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刮痧疗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和对腰肌劳损症状的改善程度。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腰肌劳损患者,采用中央随机电话拨号的方法分为刮痧组和针刺组,每组42例。刮痧组采用重刺激手法,刮拭腰部(从肾俞、志室到次髎、秩边)和下肢后侧(足太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过委中至承山),刮拭力度在4-5千克,每个部位刮拭3-5分钟,以皮肤出现潮红、出血点痧象等为度;针刺组采用毫针直刺肾俞、委中,施平补平泻手法至得气,留针30min。两组连续治疗七次,随访观察一个月后和三个月的远期疗效。以腰部疼痛、腰部压痛和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为观察指标,记录每次观测时点的VAS指数、腰部压痛数值和ODI指数。运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即(±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差异,以P<0.01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每组最终完成39例,因依从性较差脱落4例,因病程、年龄出现极值问题剔除2例。1. VAS数据:①组内比较显示刮痧组和针刺组均在第一次治疗后(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疗法都有效果,比较均值表明效果逐渐好转。②组间比较显示在第三次治疗后(P<0.05),两组疗效出现统计学差异,比较均值得出刮痧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2.腰部压痛数据:①组内比较显示刮痧组在第一次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在第二次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刮痧组起效比针刺组快。②组间比较显示每次观测均(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之间没有差异。3. ODI数据:①组内比较显示刮痧组和针刺组均在第二次治疗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种疗法都有效果,比较均值表明效果逐渐好转。②组间比较显示,在第四次治疗后(P<0.05),两组疗效出现统计学差异,比较均值得出刮痧组的疗效优于针刺组。4.刮痧组有效率为89.74%,针刺组有效率为64.1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刮痧组的总体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刮痧疗法对于改善腰肌劳损症状有显著的疗效,与针刺疗法对比,在改善疼痛症状及生活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