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制度是一国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对于宏观调控效力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胀绩效是衡量宏观调控效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汇率制度安排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的研究结论却颇有争议。虽然出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关于转型经济体的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转型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探寻汇率制度与通胀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探析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问题。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转型经济体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汇率制度选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了探寻这一问题,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结合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全文来看,共分为五章、三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理论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3章。第1章主要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比较和分析,结果发现关于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理论界存在较大分歧。第3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详细分析了现有通胀影响因素体系,其次分析了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汇率名义锚理论,最后从“不可能三角理论”视角对二者关系经行了探讨。理论梳理后发现,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并且这一体系是不断发展的,作为本文关注的汇率制度因素是对这一体系的发展、补充;‖汇率名义锚理论‖是反通胀的一个重要汇率制度选择标准;不可能三角理论为我们分析汇率制度与通货膨胀构建了桥梁。 第二部分为实证部分,包括第2章和第4章。第2章是实证研究的准备工作,主要对实证样本国家转型期内的现状做了经验分析。第4章为实证研究,首先以第一部分理论分析为基础选取模型变量、构建了静态和动态多元面板模型,然后以第2章中转型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下均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反通胀绩效最好、浮动汇率制度的反通胀绩效最差,具体为:静态面板模型,固定汇率制度下CPI增长率比浮动汇率制度下约低10.3个百分点;动态面板模型,固定汇率制度下CPI增长率比浮动汇率制度下约低14.6个百分点。 第三部分回归我国实际,分析我国1980年至今经济社会转型期内汇率制度变迁对国内通胀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与前文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有着相似的情况,汇率制度管理性的增强同样可以降低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实证研究方法来看,在系统考虑众多通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汇率制度这一变量对 的影响。在考虑多种 CPI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构建了多元面板回归模型,着重凸显引入的汇率制度变量对CPI的影响。在系统考虑众多通胀影响因素前提下研究汇率制度对通胀的影响,在国内还比较少。另外,针对本文转型国家特点,选取了RR事实汇率制度分类,以Reinhart和Rogoff的汇率制度五分法为标准使汇率制度分类更科学、细致。其次,本文的样本选取具有创新性。现有的关于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的研究文献主要是针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而对于转型经济体的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中东欧及独联体25个转型经济体作为研究对象,对这类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与通货膨胀研究是比较有新意的。当然,本文研究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由于样本数据的难以获得,本文的实证研究只是跟进到2010年,如能进一步扩充数据,实证结果将更具说服性;基于实证分析的便利,本文模型只是分析了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而没有考虑彼此间的交叉关系,实证模型可以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