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血清标志物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旨在探讨其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判断临床转归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内科门诊就诊收入院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常规护肝降酶治疗基础上,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8例,给予PegIFN-α-2a(商品名: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80ug皮下注射,每周1次,疗程48周,随访24周;恩替卡韦治疗组36例,给予恩替卡韦(商品名:润众,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5mg,餐前或餐后2小时口服,每日1次,治疗72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检测并记录HBV DNA、HBsAg、HBeAg水平,肝功ALT、AST、GGT、TBIL等生化指标与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值,单位为kPa)等变化情况。干扰素组疗程48周随访24周时患者HBV DNA阴转(HBV DNA<100IU/ml),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未达到SVR标准者为无应答。结果:1.治疗前后不同治疗组患者的HBV DNA和HBsAg变化情况干扰素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及随访24周HBV DNA及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5);恩替卡韦组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及72周HBV DNA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HBsAg下降幅度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不同时间点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恩替卡韦组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HBsAg水平下降幅度,干扰素组明显优于恩替卡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不同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干扰素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肝功ALT、AST、GGT、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恩替卡韦组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肝功ALT、AST、GGT、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4周时恩替卡韦组肝功ALT、AST、GGT、TBIL等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48周时,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不同治疗组患者的肝脏硬度值变化情况恩替卡韦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肝脏硬度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在治疗24周、48周时肝脏硬度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12周时间节点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硬度值进程方面,恩替卡韦组优于干扰素组。4.治疗后不同治疗组患者的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干扰素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00%、10.53%、23.68%、39.47%、34.21%,恩替卡韦组分别为22.22%、41.67%、61.11%、77.78%、77.78%,两组之间在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恩替卡韦组明显优于干扰素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0.00%、0.00%、13.16%、23.68%、23.68%,恩替卡韦组分别为0.00%、0.00%、2.78%、8.33%、11.11%,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干扰素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0.00%、0.00%、10.53%、28.95%、28.95%,恩替卡韦组分别为0.00%、0.00%、2.78%、5.56%、8.33%,48周、72周或随访24周时两组比较,干扰素组明显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干扰素组HBsAg阴转率分别为0.00%、0.00%、2.63%、15.79%、15.79%,恩替卡韦组未见HBsAg阴转,48周、72周或随访24周时组间比较,干扰素组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72周或随访24周干扰素组HBs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0.00%、0.00%、0.00%、2.63%、2.63%,恩替卡韦组未见HBsAg血清转换,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5.ALT基线水平及HBsAg治疗过程的下降幅度对SVR的预测干扰素组治疗前根据不同ALT基线水平分为5~10ULN患者组20例,治疗48周随访24周SVR率50.00%,HBeAg血清转换率45.00%;ALT基线水平为2~5ULN患者组18例,治疗48周随访24周SVR率16.67%,HBeAg血清转换率11.11%,不同ALT基线水平患者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24周时依据不同HBsAg降幅水平再次分为HBsAg<1500IU/ml、1500 IU/ml≦HBsAg≦20000IU/ml及HBsAg>20000IU/ml等3组继续观察,治疗48周随访24周SVR率分别为69.23%、21.43%、9.09%,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1.54%、14.29%、9.09%,HBsAg<1500U/ml组治疗48周随访24周SVR率、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1500IU/ml≦HBsAg≦20000IU/ml组与HBsAg>20000IU/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1500IU/ml≦HBsAg≦20000IU/ml组与HBsAg>20000IU/ml组组间比较治疗48周随访24周SVR率、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在快速降低肝功生化指标,快速降低HBV DNA载量方面优于PegIFN-α-2a;2.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肝硬度值进程方面,恩替卡韦优于PegIFN-α-2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在HBeAg血清转换、HBsAg阴转方面优于恩替卡韦;4.ALT基线水平及HBsAg治疗过程的降幅可以作为病毒免疫应答的预测指标。
其他文献
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农村软环境建设现状的研究,提出解决新农村软环境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从而使社会主
本文根据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ZTCO)的写作评分标准,利用句酷网这种新兴的网络写作平台,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者互动、人机互动,尝试构建出一种基于网络写作平台的高职英语写
利用网络协议格式进行解析可以提取出网络传输的关键数据信息,但是传统的协议解析工具无法自动解析协议报文格式未知的数据流,而要依赖于耗时巨大的人工操作推测未知协议格式
作为我党执政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讨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
频谱感知数据篡改(SSDF)攻击是协作频谱感知(CSS)中常见的攻击方式。在分布式协作频谱感知网络中,采用加权序贯概率比检测(WSPRT)融合准则,通过信誉值机制,有效缓解了SSDF攻击的影
VAR法(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是现代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本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运用中,应克服制度与技术上的障碍,加快我国数据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