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中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研究,结合当下中国农村现实,考察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当今农村现代化推进的借鉴意义,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帮助。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以外,共分为三部分。
引言部分阐释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
第一部分阐述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主张。晏阳初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农民存在“愚、弱、穷、私”四大病症,他提出用四大教育即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解决这四大病症,并且通过三大教育方式(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来推行四大教育。使得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整个生活的改造。
第二部分阐述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实践。着重介绍1924-1937年的定县实验以及1946-1949年的华西实验。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意义。七十年的平民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纪初,我们重温上个世纪晏阳初所倡导的平民教育思想,仍能感觉到它的生命力所在,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归纳和总结,认为当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摆脱总体性民族生存危机,重新平衡社会资源配置,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高效率的政治共同体以后,从教育入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根本上解决“愚、弱、穷、私”,这可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目前,中国的教育应注重广大民众素质的提高,而不是只培养少数精英,从这个意义上说,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具有日久弥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