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风险,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以后金融全面开放日期的临近,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和不断增长的金融风险压力,因此借鉴国际银行业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体制,培养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在界定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指出其主要问题在于:对风险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监控银行整体风险的内部机构;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内部审查体制;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及其执行效果的监督力;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在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制度方面,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德国和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特征,剖析我国商业银行以信贷风险管理为重心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粗放式增量贷款、内部人控制、缺乏谨慎性和有效性及激励约束机制、难以满足金融创新等问题,因此,构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根据市场规律、国家金融战略、国际商业银行通行标准以及国内商业银行的具体实际,进行科学规划与实施。 随后,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建设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和工具进行探讨。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实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建设应该在积极借鉴国际银行经验的基础上,将“违约模型”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并以其他模型方法作为补充,重点是做好信贷风险管理数据库系统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 作为中国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个生力军,本文以民生银行为例,论述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所做的探索,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指明方向。民生银行是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非常成功的银行,其独特性在于其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包含三个支撑系统:独立信贷评审系统;信贷稽核系统;技术支持系统,即“数据大集中”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