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指标之一。模型和模型方法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中存在大量模型,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增进学生对模型和建模思想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模型和模型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然而,模型方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模型教学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展开对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现状及行动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理论研究,探讨国内外有关模型的内涵、特征、功能、建构及教学应用的研究,并对模型教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进行了总结,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了解目前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现状,笔者对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的75位不同职称的高中生物教师以及北师大、华师大、山师大、天津师大、上师大的199位生物准教师(包括本科生及研究生),还有来自上海、山东、浙江的584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范围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第三部分,采用行动研究法,与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07、08届高二学生合作进行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实践。在两轮的行动研究中尝试解决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产生新问题。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不同调查对象对科学模型的认知无明显差异;二、不同调查对象对模型各种表达形式的青睐程度有所不同;三、准教师建模指导能力不足但大多抱有信心;四、不同性质学校的男女高中生生物学习兴趣及思维习惯存在差异;五、模型教学行动研究能产生积极作用;六、国内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实践现状并不乐观等。本研究提出的建议如下:一、国内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模型教学及其研究;二、纠正模型认知错误应在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三、模型教学有必要借鉴国外教材;四、模型教学研究方向多样,应力促模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