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地层学表明,不同的沉积环境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即使在同一盆地的同生沉积过程中,沉积相差异也将造成不同剖面之间的地层对比研究的困难。在沉积系统中,不同的环境沉积不同的沉积物,并且这些相也在水平方向上相应变化。因此,同一岩石层位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也应在横向展布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为了明确同一岩层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并明确纵向地层和横向地层之间的关系,本文选择广西来宾铁桥剖面马滩段作为研究对象。该剖面是二叠系瓜德鲁普统-乐平统“金钉子”剖面的辅助剖面,地质学相关研究已经较为完善。该剖面纵向出露完整,沿岩层方向(即横向)可延伸距离约100米。我们选择了9个纵向剖面和3个横向剖面进行测量和统一标准的样品采集。测量分析样品的Ca,Fe元素含量和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将样品坐标信息和地球化学特征信息导入坐标系中并绘制成等高线图。通过研究等值线图发现,即使在一个岩层中,随着横向采样位置的变化,地球化学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异常以穿层透镜体的形式存在。这种差异不仅可能表明微生物环境和微沉积环境对地层学研究造成的影响,也可能表明同一露头不同采样点的化学地层学曲线和数值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根据野外测量及室内样品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析可知,同一岩层上不同位置的岩石样品存在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但是,该现象的诱导机制仍不明确。温度是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文设计了同一水体中不同沉积温度对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影响的模拟实验。实验采用Paleopond验证机进行碳酸盐岩样品再沉积的成岩过程模拟实验,并以南海海砂和长江水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于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较低温情况下,δ13C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较高温情况下,δ13C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种关系初步解释为物理化学过程和微生物过程的联合作用。碳酸盐岩的氧同位素组成与温度也存在一定规律,δ180值与温度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