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表行为人模型的国际储备需求跨期平衡分析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bsiufeuhfhk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08年6月,我国拥有了约1.8万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如此高的国际储备增长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的国家财富,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流动性过剩、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接踵而至。“我国究竟需要保留多大规模的国际储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国际储备理论已经无法很好解释各国国际储备的现实需求,在分析新兴市场国家的储备问题时更显得乏力。本论文通过构建基于代表行为人的跨期均衡模型,数量化地分析了国际储备需求的交易性动因、预防和保险性动因以及新“重商主义”动因,进而对国际储备的需求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的逻辑脉络如下:首先阐明国际储备需求主要来源于三种动因,即交易性动因,预防和保险性动因以及“新重商主义”动因,在三种动因的基础上分析国际储备需求的一般特征,并重点区分来源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资本流动的两类国际储备在本质上的显著区别,从而为本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其次,建立了一个产出冲击模型和一个融入“新重商主义”动因的模型从理论上对国际储备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可以进行数值模拟的模型解;再次,实证研究了发达国家国际储备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储备需求上的差异,证实了理论模型分析中的相关结论,最后,利用比较实证研究所得的结论,和两个理论模型的显示解对我国近几年的国际储备需求进行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我国国际储备需求量,从而给出我国过度国际储备的参考值,为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依据。   本文第一章提出了本研究所针对的问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并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阐述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脉络。此外,还强调了来源与经常项目的国际储备与来源于资本项目下的国际储备的根本不同,并给出了国际储备需求动因的划分。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构建了基于代表行为人的产出冲击跨期模型和融入“新重商主义”动因的代表性行为人跨期均衡模型,分层次地对国际储备需求进行分析。第四章则更进一步地分析不同国家在国际储备需求结构和动因上的差异。通过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需求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显示出的不同国际储备需求动因和特征。第五章则利用两组宏观面板数据(发达国家样本和新兴市场国家样本),针对前两章模型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国际储备需求与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密切相关,而与国内失业率和经常项目差额关系不显著。而新兴市场国家恰恰相反,其国际储备需求仅与经常项目差额相关,而与国内失业率、国内私人消费以及政府支出均没有显著的关系。第六章结合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最优国际储备需求进行了模拟,基于产出冲击模型的数值模拟发现,我国主动性储备需求应在GDP的6%左右。2007年底我国实际的外汇储备与GDP的比例约为49%,所以,基于平滑消费的产出冲击模型大致可以解释我国国际储备持有量的12%左右。而基于融入了“新重商主义”动因后的模型进行的数值模拟则表明:我国2007年的最优的国际储备额应该在8390.50亿美元左右,而事实上,2007年底我国实际的国际储备持有量已经达到了15323.24亿美元,过度需求达到了45.24%。第七章则根据第六章的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国际储备增长的特征事实,对我国国际储备大幅上涨的原因以及过度储备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八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在当代社会,技术要素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创新获得的技术成果决定了进步和发展的速度。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取得创新成果的主要领域,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的导向。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国(地区)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将提升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作为第一要务,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及提升创新的产出效率。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内企业不断进入和退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奥贝球墨铸铁能够实现高硬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韧性,适合于一定冲击条件下的耐磨零件工作要求,本文针对奥贝球铁高硅成分中锰的作用研究,为该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