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涉华女性报道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P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焦点,自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传播学领域对女性问题的研究也在增多,本文是将两者结合,对美国主流媒体涉华女性报道进行分析。本文选取2012年1月1日到2013年6月30日这18个月中《纽约时报》涉华女性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报纸涉华女性报道的特点,构建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首先,在报道特点上,研究表明:《纽约时报》涉华女性报道涉及的题材广泛,以政治议题为重,其中人权议题被提及最多;刊登在报纸头版上的内容大部分是针对中国出现的问题;报道中注重消息来源的确定性,隐性消息来源少,注重观点的平衡,但在针对西藏问题时,消息源呈现失衡的情况;报道倾向总体中立,负面报道多是针对政治和民族问题,经济、文化方面无负面报道。其次,在女性形象构建方面,研究表明:女性的名人明星多被涉及,其中体育明星被涉及最多,这与研究时段内举办了奥运会有关;案件是报道的重点,其中涉及政治案件的女性被提及最多;报道中多是针对中国出现的问题,如性别歧视,社会不公等。报道构建的女性形象呈以下特点:多数为青壮年女性;女性角色多样,农民群体鲜有涉及;中国女性多涉及案件或权利得不到保障,西藏女性受迫害,台湾香港女性更加进步;中产阶级及以上女性舍得投资享受生活。涉华女性报道呈现这样的报道特点,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纽约时报》的报道风格使它更倾向去关注问题和揭露问题。其次,记者是否能不受限的获得第一手消息影响报道的客观性。再次,《纽约时报》体现并加深了对中国女性以及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及倾向。另外,自冷战后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有习惯性的构建方式。最后,美国的国家利益影响了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国家形象成为重要国家资源,而一个国家的形象受到国际主流媒体报道内容的影响。对《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内容进行研究,有利于认识中国在这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介上的形象是怎样的,从而为改善国际形象提供一定的支撑。“妇女能顶半边天”,一个国家的女性形象是重要的,而国内关于国外媒体上的中国女性形象的研究甚少,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一定程度上填补相关研究的不足,同时可发现媒体在报道女性时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近年来,扬州市邗江区建设领域民工工资拖欠现象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还时有发生。如何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值得
通过对复摆颚式破碎机四杆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建立了破碎机动颚速度瞬心的解析方程式,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并以此为依据研究分析了动颚齿板的运动状态,提出了破碎腔有效破碎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