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强塑镁合金控制轧制组织演化及强韧化机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z82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等优点,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战略材料,但仍面临“高强塑性组织控制难”困扰镁合金领域的科学难题。本文基于液固协同调控新思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高强塑镁合金组织演化及强韧化机制研究:(1)采用亚快速凝固技术获得高固溶组织,充分发挥元素合金化作用;(2)采用新型衬板控轧和梯度控轧调控组织演变,探究再结晶机制及强韧化机制;(3)研究混晶组织变形行为耦合织构特性对强韧化机制的影响规律。探索了高固溶组织形成机制与轧制行为、再结晶机制与组织演化、混晶组织变形行为与强化机制等;液固协同调控体现在对凝固组织和加工工艺的调控,通过短流程控轧技术成功制备出高强塑镁-锌系和镁-铝系合金,为发展高性能镁合金及其可控制备提供重要依据。主要内容如下:(1)揭示了 Mg-6Zn-0.2Ca(ZX602)合金凝固组织形成、演化及调控机制。在亚快速凝固(SRS)条件下,铸态组织得到显著细化;同时,SRS有助于提高Ca元素固溶度,促进过饱和固溶组织形成,为后续大压下量控轧变形提供有利条件。(2)通过SRS结合衬板轧制(HPR),实现了高固溶细晶组织及弥散析出相协同控制,获得高强塑ZX602合金(抗拉强度~290 MPa和延伸率~23%)。轧制后呈等轴细晶组织,通过晶界强化大幅度提升了强度;同时,更多的Ca原子能够抑制基面择优取向,阻碍硬取向晶粒形成,防止提前断裂。(3)通过新型梯度控轧在同一样品中实现压下量连续过渡变化,保证组织观察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基于孪生诱导再结晶和第二相抑制再结晶间竞争关系,揭示了 Mg-Al-Zn合金动态再结晶与晶粒细化机制。在轧制过程中,Al含量提升显著影响再结晶行为:纯镁再结晶速率明显高于AZ31合金;AZ91合金几乎不发生再结晶,晶粒仅沿轧制方向被拉长。(4)在变形初期,纯镁主要孪晶类型为{1011}-{1012}二次孪晶。通过形成高局部应变区触发再结晶形核。随Al含量升高,二次孪晶数量显著减少,主要孪晶类型转变为{1012}拉伸孪晶,触发再结晶能力有限。此外,AZ91合金中Mg17Al12第二相随变形发生溶解再析出,导致第二相尺寸减小、数密度和体积分数增加,产生更强的钉扎作用,抑制再结晶效果显著。(5)揭示了混晶结构Mg-Al-Zn合金拉伸变形行为及强化机制。在屈服阶段,细晶基面滑移主导变形,伴随粗晶孪生协调应变。随流应力增加,基面取向粗晶开启非基面滑移协调变形。基于晶粒尺寸耦合织构特性,提出适用于混晶结构Mg-Al-Zn合金(粗晶强织构且细晶弱织构)的Hall-Petch关系,定量地构建了晶粒尺寸、织构和屈服强度间关系,实现对含第二相和不含第二相混晶结构镁合金屈服强度较为准确的预测,为调控混晶材料组织和性能提供依据。(6)新型短流程制备技术(SRS+HPR)不仅原材料成本较低(成分简单且不含稀土元素),还能够有效地减弱偏析、细化组织和提高元素固溶度,为短流程制备高强塑镁合金提供了借鉴。
其他文献
跨介质飞行器是一种可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间自由穿行的新概念两栖无人运动平台,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事应用前景。跨介质飞行器的研制需要解决空中巡航、入水、水下潜行以及出水四种运动模式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其中,跨介质飞行器入水过程经受的较大冲击载荷极易造成机体结构损坏、内部元器件失灵以及弹道失稳等一系列问题,研究跨介质飞行器应以何种流体动力构型及采取何种入水方式减小飞行器入水冲击载荷,对提高跨介质飞行器入水
自动驾驶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以深度学习为代表、基于数据驱动的目标检测算法是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使用车载相机采集的图像数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和目标检测,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依赖大量带有语义标签的数据。大量的图像数据采集不仅成本高昂、采集过程的安全性难以保障。而且,图像数据的人工标注也十分繁
粘接技术为高速列车混合材料车体结构件连接提供了有效方式。但随着列车服役时间增加和运行里程的累积,车体粘接结构遭受环境温度、湿度及载荷等多因素的耦合作用,这对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挑战。明确环境温度、湿度及载荷因素对车体粘接结构的作用机制,探究多种效应耦合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合理预测粘接结构的服役寿命,对保障中国高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本文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轨道客车、汽车等产业面对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如今,能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对策就是汽车轻量化和轨道客车的轻量化,而增加轻量化材料的使用量是能够达到汽车轻量化目的的直接有效的手段。那么钢/铝异种材料的焊接就是眼前即刻就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在物理、化学等方面,钢和铝存在较大差异,使得钢/铝异种材料的焊接性极差,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很难达到实际使用标准。钢/铝焊接性问题是制约汽车轻量化技
节能减排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要求及材料科学发展的整体趋势,交通运输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轻量化材料的需求促进了铝合金的发展。其中,低密度Al-Mg合金成本低、比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在现代工业应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Al-Mg合金强度很难与钢材媲美。高浓度Mg可有效降低铝合金层错能,在合适的热力耦合加工下利于晶粒细化至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显著提高合金强度。然而,均匀细晶Al-Mg合金强
生物入侵常常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物种快速丧失、巨大经济损失、生态公益急剧降低、不可逆环境破坏等。正是这些负面影响引起科技界、政府和公众对生物入侵的极大关注。因此,准确量化生物入侵的影响非常重要。然而,广泛使用的生物入侵影响评估方法存在两个严重缺陷:一是缺乏真实对照,二是包含非入侵效应。这两个缺陷使得人们对生物入侵影响的了解相对粗略。为此,作者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在实验条件下设置真实对照,二是考虑同
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因此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电子通讯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的轻量化应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相对于商用铝合金,传统镁合金的强度低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因此开展高强度镁合金的研发对于拓宽镁合金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强度镁合金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稀土添加(>12wt.%)的Mg-Gd基合金,虽然其强度可达500MPa以上,但是高稀土添加导致高的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本文
镁合金是最轻的结构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阻尼性能好、电磁屏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镁合金在航空航天、运输系统、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镁化学性质活泼,氧化/氢氧化物膜疏松多孔,镁合金容易被腐蚀。耐腐蚀性差是限制镁合金广泛应用的问题之一。表面处理是解决镁合金腐蚀的重要途径。仿生超疏水表面由于其特殊的润湿性为解决镁合金的腐蚀问题提供了巧妙的思路。超疏水表面在其他领域也有应用,
齿廓与径向圆跳动是渐开线圆柱齿轮的两个重要检测参数。径向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和径向全跳动。由于齿轮齿宽通常较窄,生产中一般只测量齿轮的径向圆跳动。在分析了现有齿轮非接触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国标GB/T 13924-2008,本文研究渐开线圆柱齿轮和齿轮轴的齿廓与径向圆跳动的视觉测量技术。利用CCD摄像机和标准工业镜头,根据摄像机的针孔成像原理,研究获取齿廓测点的三维坐标的方法,在减小齿轮中心投影畸
40Cr合金钢因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塑性而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轴类部件。制动凸轮轴的表面磨损失效限制了挂车高速重载的需求,直接关系到挂车的行车安全。因此,为了增强40Cr合金钢制动凸轮轴的抗磨损性能,通常采用传统的感应淬火(Induction Quenching)技术,但是该技术由于需要将整个表面加热,能耗较多、生产成本高,存在加工效率低、热处理变形难以控制等缺点。因此,寻求一种简单、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