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博耶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调研报告,报告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了尖锐批评,并提出研究型大学应充分利用研究优势,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此后美国研究型高校大力实行本科生科研制度。我国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也逐渐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计划,清华大学于1996年实施“本科研究机会计划”(UROP),浙江大学于1998年开始试行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一些高水平大学也相继进行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国家也逐渐认识到本科生科研的重要性,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本科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论述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意义。通过收集高等学校科技统计年鉴、教育部公布的文件等资料,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经费、科研人力、科研实验室、科研项目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的优势,阐明了我国研究型大学进行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实基础。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在对我国本科生科研训练活动有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训练的时间长短、主题的限制与否概括出了科研训练的两种主要类型即科研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并对这两类主要的科研训练活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在借鉴研究者们关于科研管理体系的论述的基础上,本文从支撑体系、管理体制、激励体系和管理对象四个方面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状、问题进行探析,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学标杆做法的借鉴,提出完善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体系的建议。研究发现本科生科研训练支撑体系主要存在经费来源单一,社会资金缺乏的问题。管理部分主要存在无统一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管理人员较少且专业性欠缺等问题。激励系统主要存在动员激励得不到重视,学分激励体系不完善、转化制度欠缺,优秀奖项设置较低,校级学术交流平台较少,指导老师教学学时转化细则缺乏,对指导老师的评价重结果而轻指导过程等问题。管理对象主要存在立项、中期答辩流于形式,立项主体受限,参与动机不明确,指导频率较低等问题。在对我国大学标杆做法进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支撑力量、加强统一管理部门建设、完善激励制度、强化参与对象管理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