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病已经变成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参考我国的2018年报告,心血管病的患病率仍处在持续增加状态,初步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在的患病人数大约达到了 2.9亿,其中冠心病约1100万。稳定性冠心病是冠心病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之前的概念一直比较模糊,2018年中国指南对其定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稳定性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痰浊和瘀血被认为是2个最重要的证候。虽然具体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祛瘀化痰通脉方由丹参、川芎、人参、山楂、黄连、泽泻、红曲七味中药组合而成,临床观察发现可以改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本研究设计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实验,进一步验证祛瘀化痰通脉方的疗效,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可能的作用靶点,以期为以后的机制研究提供思路,为中医药干预慢性疾病做出贡献。研究一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目的:探索祛瘀化痰通脉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1例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及病房的患者,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纳入病例25例,对照组纳入病例26例。试验组予祛瘀化痰通脉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西医标准治疗,对照组予祛瘀化痰通脉方模拟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西医标准治疗,观察周期8周。主要评价指标为实验室指标(血脂指标中的TC、TG、LDL-C、HDL-C,凝血四项)、运动平板试验指标(运动时间和METS),次要评价指标SAQ、中医证候评分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人口学特征、危险因素、血脂指标、凝血四项(除PT外)、运动平板试验、中医证候评分(除次症得分外)、SAQ评分基线均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8周后,(1)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各组血脂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指标,对照组入组前后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平板指标,试验组入组前后运动平板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入组前后SA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组前后PL,AF,T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P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入组前后中医证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组前后中医证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化痰通脉方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SAQ和中医证候评分,且未见不良反应。研究二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SCAD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索祛瘀化痰通脉方治疗SCAD的机制,期待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使用TCMSP、BATMAN-TCM、Uniprot数据库对祛瘀化痰通脉方的成分进行筛选和靶点预测;GeneCards数据库进行疾病靶点的筛选。使用Cytoscape 3.7.1、STRING 11.0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的网络图;利用R 3.6.0软件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获得祛瘀化痰通脉方药物成分102个,药物作用靶点310个,治疗SCAD靶点218个。其干预SCAD可能通过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过AGEs-RAGE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Th17细胞分化、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等20条通路实现的。结论:祛瘀化痰通脉方干预SCAD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下一步可从AGEs-RAGE通路进行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