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法治既是一种治国方略,也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法治国家要求的民主政体、权力的分工与制约、市场经济机制和理性文化等条件均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之中,一事物的存在、发展必然受其它事物的作用和影响。依法治国也不例外,它在产生、发展过程中也会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道德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这些因素中,经济起决定作用,道德则通过主体而直接影响法治建设,具有良好的道德环境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实践,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一方针的提出,解决了我国法治与德治长期分离的问题,实现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完美的统一。 本文以实现法治国家为使命,从探讨适用于法治社会的培育和成长的道德大环境角度,着重讨论法与道德、法治与德治、道德环境对法治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道德环境的优化等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当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学术研究的状况出发,阐述了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介绍了文章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第二部分论述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和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源于道德,具有道德性;同时,道德原则被法律固定,道德又具有法律性。法治与德治属于两种范畴,它们运动的范围、方式不同,但法治与德治又皆为治国的方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其共同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部分阐述道德环境的要素构成及其对法治的作用。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环境是指道德主体、道德客体、道德场景。此文讨论的道德环境是指对法治有影响的一切道德因素和条件,是大道德环境,它包括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主体、道德传统、道德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与法治均有密切关系,它们对法治皆有影响和作用,良好的道德环境对法治有促进作用。第四部分提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创造良卜自霎弓。Is6+壹j,X寸Y’’方>y Mu了ER S二H三S IS一 好道德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步伐的措施。具体为:(1)理顺法治与 德治关系,促进德治与法治的协调发展;(2)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 道德意识,为依法治国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3)提升主体道德水平, 特别是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道德水平,为依法治国培养优秀的管理者和接 班人;(4)规范道德行为,消除非道德现象,为依法治国树立良好的行为模 式;(5)弘扬传统美德,创造中国先进文化,为依法治国创建现代的法律精 字申。 本文从道德环境要素层面这一独特视角,分析其与法治的关系及对法治 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提出改善道德环境的方案,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早日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