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具体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听力学习成绩,其原因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进步,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也随之改变。大学英语听力的新教学模式在非专业英语学习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大学听力教学的模式仍然是“讲讲单词、放放录音、对对答案”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很多弊病,不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作者希望借助最新的学习策略理论及自主英语学习理论来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培养的质量。通过这种假设进行实证研究实现英语听力教学和教学方法的重大改变。因此无论对英语教师,还是对学习者而言,学习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许多语言习得研究工作者从信息加工理论、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使用策略的目的和策略与学习过程的关系等不同角度解释了学习策略的内涵。O’Malley & Chamot (1990)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为;Oxford (1992)认为学习策略是为了提高二语技能而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和方法,可以促进新语言的内化、储存、修正和使用等等。其中O’Malley & Chamot (1990)根据Anderson的认知理论框架,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这一分类发源于实证研究,与其他分类方法更为全面,更具代表性,已经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借鉴和引用。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很多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在英语听力的学习的研究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尤为突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主英语学习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独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最终结果。而之前关于大学听力学习的研究集中在学习策略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研究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说都强调学生的认知的重要性和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元认知策略和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是与听力教学相结合的调查研究还较少。为了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听力能力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升学生对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认识,并不断强化这种认识;在学生自主听力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微观策略的具体指导,使学生能更具体地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注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微观技能的使用结合能否对学生自主听力能力形成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本研究的基础是来自学习策略和策略指导的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证实强化策略指导和认知理论对听力学习水平的影响。作者在理论学习与研究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化工学院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实验, 30人接受了一学期的以提升元认知意识和强化策略使用为基础的教学,旨在通过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意识,使他们成为支配和管理自己学习的主人.研究提出了将元认知策略和听力策略培训贯穿于听力教学中的观点,使学生对听力学习产生观念性的转变,达到真正的自主,以此促进听力水平和英语水平的提高.研究将两个自然班的62名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比组。在实验前后对学生用调查问卷进行了策略使用情况调查和通过一对一的交谈了解学生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问卷采用了Likert的五级量法,选项内容由具体问题决定。另外,在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两次听力水平测试。试验组的30人接受了元认知策略和听力过程中所使用的微观策略的培训,对比组的32名学生接受传统的听力教学,教师在课上介绍元认知知识和听力策略但并不强调策略的使用和进行微观指导.实验末期,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听力成绩和对问卷的分析证明:提升学生元认知意识并对学生听力进行微观策略使用的指导会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研究结果表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高,情感策略使用频率较低。这些策略的使用都与英语听力成绩显著相关。这点与以往的研究成果一致,同时也证实了本文的假设。策略指导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英语听力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与微观技能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了成绩,也促进了听力能力的提高。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中作者简要的介绍了进行这篇论文研究的目的和背景以及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在第二章中作者详细地阐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叙述了元认知理论和学习策略相关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进行实证研究的对象和工具以及所得数据的分析方法。在第四章中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即强化元认知意识和听力策略的使用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成绩和听力能力,并根据结果进行讨论。同时在第五章中提出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在第六章对整篇论文做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