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损伤性技术的应用和快速发展为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使得开展野生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成为了现实。目前,对野生川金丝猴(Rhinopi thecus roxellanae)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较为缓慢,主要集中于性激素测定和对繁殖规律的探讨等方面。本文利用非损伤技术手段,以神农架投食群川金丝猴为研究对象,将应激激素、甲状腺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等生理参数做为分析指标,研究了川金丝猴的等级与应激激素的关系、能量代谢规律、食物竞争对种群的影响以及寄生虫感染与免疫力的关系。本研究首次对川金丝猴的应激生理、免疫生理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做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日后野生川金丝猴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家庭单元雄性个体以及同一单元内雌性个体的粪便皮质醇存在月份间的变化,全年保持着等级越低,皮质醇水平越高,即等级地位低的个体表现出高的应激生理状态。同时,比较全年、不同物候、繁殖时间段的应激生理状态,我们认为,在全年的大尺度上,该区域川金丝猴家庭单元的个体应激水平取决于等级地位;在季节的小尺度上,个体间的应激水平受到季节的影响,表现为在温暖季、繁殖和非繁殖季节粪便糖皮质激素(FGM)与等级呈负相关关系,但在寒冷季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是环境温度及其决定的食物丰盛程度导致猴群雌雄个体之间的竞争,引起了等级地位较低的雌、雄个体处于食物相对较差的栖息环境,并进而决定着不同雌、雄个体的应激生理状态,表现于季相的波动性。此外,从FGM水平上来看,雌性个体间的等级关系与FGM水平相关性较弱,而川金丝猴的社群关系除繁殖期外均表现为倾向于合作型而非进攻型关系。2.神农架川金丝猴冬季由于食物短缺引起的营养缺乏是造成投食群川金丝猴冬季生理应激的应激原。雌性个体在孕期和哺乳期受到营养缺乏导致的生理应激,尤其是等级较低的雌性个体,这导致了新生幼崽的高死亡率。集中投食加剧了冬季投食群川金丝猴的激进行为和投食食物分配不均,导致部分个体营养缺乏和高生理应激;分散投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体和单元间的冲突,个体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来源,尤其在冬季补充了营养,降低了生理应激水平。3.神农架投食群川金丝猴总体在夏季和冬季没有出现营养应激状况。育幼与非育幼个体在夏季和冬季没有出现营养应激状况。但是由于育幼个体的哺乳行为,夏季是育幼个体生理耗能的主要时期,因此育幼个体极易在食物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出现营养应激。4.川金丝猴在夏冬两季内的总体FGM水平与IgA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FGM对IgA的分泌起到了抑制作用。夏季是川金丝猴群对寄生虫的易感时期。夏季雄性群体的IgA水平远远低于雌性群体。雄性群体较雌性群体在夏季更加容易感染寄生虫类疾病。冬季则相反。育幼个体与非育幼个体的IgA水平相近,对寄生虫类疾病的感染具有相近的几率。但是育幼个体会承担较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