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参数敏感性的建筑结构损伤识别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nny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各种损伤,一些不易被检测的损伤可能会持续发展并导致结构破坏,因此,近年来有关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压电智能和波谱单元模型修正的结构损伤识别”(50378041)的资助下,发展了一种将模态参数敏感性理论与遗传算法相结合识别多高层建筑结构损伤的新方法。论文以多高层建筑结构模型为基础,利用波传播理论得到了模态参数(频率、振型、振型斜率及曲率)变化对各层柔度变化的敏感系数公式,分析了模态参数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不同模态参数敏感性的共性及不同。随后,利用模态参数敏感方程将多高层结构损伤识别转化为数学优化问题,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分别识别了10 层、20 层剪切型结构和实验室三层框架结构的各种损伤。提出了先利用模态参数敏感性预测大致损伤位置,再利用结构频率测量值的变化进一步识别损伤大小的“两步法”,并用20 层剪切型结构的数值结果及三层框架结构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论文同时比较了遗传算法与最小二乘法对各种损伤工况的优化计算结果,讨论了遗传算法的收敛性,并探讨了各种遗传参数及遗传策略对其性质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所提出方法的不足,并对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数值和试验结果表明,论文提出的方法对文中不同结构模型的损伤识别都是成功的; 与最小二乘法相比,遗传算法作为一种自适应进化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更适用于存在多局部最优点的结构损伤识别问题,算法的设计是决定识别结果的关键; 使用敏感性方法识别多高层结构损伤无需事先知道结构的物理参数和有限元模型,所需测量数据少,更适用于实际工程; 而对层数多的复杂结构,所提出的“两步法”能得到精确的结果,且可以大大提高识别的正确性和精度,节省计算量。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常把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即常规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完全忽略了上部结构、基础与
住宅工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建设高层工业化住宅的有效途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解决现阶段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中存在的施工复杂、造
本文对高压静电场促进活性污泥絮体沉淀以及改善活性污泥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高压电场对活性污泥絮体沉淀的影响。通过沉淀筒实验证明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促
本文对公路双连拱隧道的发展概况、模型试验方法、数值模拟手段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因素、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形态及隧道围岩破坏的力学机理,对其变形破坏
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境内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装机容量4×600MW,最大坝高160m。坝址区左岸分布有B1、B2、B20 三个堆积体边坡。边坡所赋存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开
本文围绕软土地区截桩迫降纠倾课题,采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对云南某深厚软弱地基上因基坑开挖并持续抽水施工引起的临近建筑桩基础和地基土体变形、建筑物的倾斜与截桩纠倾进行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旧城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给城市环境和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何合理的再利用工程废弃混凝土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单向板的受弯构件加固方法中,粘钢和粘贴碳纤维片材的施工工艺简单,施工效率高。波形齿夹具是专用于FRP 片材的夹具,用波形齿夹具夹持碳纤维布端部进行受弯加固是碳纤维布加
再生混凝土与再生砂浆是利用废混凝土破碎处理而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将其推广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可缓解天然资源匮乏,保护生态环境,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