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521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古往今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只短短的一句话,却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中“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政策上更进一步确定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中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精神境界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却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成效甚微。如何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整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的写作是建立在基于之前学者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前提下,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自己的实习教学经历,对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并就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首先就“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做出基本概念界定,深入挖掘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阐明了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习中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结合现有教育现状,端正教育理念结合教育原则,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环境的优化;传统文化经典课程、教材的开设和编撰;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多元支撑的增强;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
其他文献
由于围岩大变形导致隧道初衬开裂、拱脚破坏、变形超限以及仰拱开裂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界岭隧道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根据界岭隧道大变形地段的现场位移监测结果,结合膨胀
占地105亩的河南新乡新良集团制粉二分厂厂区,绿柳红花掩映之下,几座六七层高的红砖白瓦车间错落有致。当记者穿戴着一次性帽子和鞋套走进磨粉车间时,并未见到汗流浃背的劳作场
报纸
<正>伴随日本平成天皇即将退位的消息,海东的日本平成年号说话间将结束使用。可以想见,没有战争、没有大的苦难、没有过多激越的社会纷争,走进历史后的"平成",在历史大词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