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组及对照组的资料进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2.通过总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包括急性期及恢复期)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血小板参数水平变化的差异,探讨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火热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将血小板参数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火热证的中医辨证依据的可能性,为今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临床证型客观化及探索合适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于2015年01月01日-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的患者,根据相应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收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120例作为脑卒中组。其中急性期组(发病2周内)共计80例,经辨证分型后火热证组有45例,非火热证组有35例;恢复期组(发病2周至6个月内)共计40例,经辨证分型后火热证组有25例,非火热证组有15例。另收集同时期同一医院的非脑卒中患者(仅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基础病者)32例,其性别、年龄及年龄构成与脑卒中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填写病例调查表,内容包括纳入者病历号、姓名、性别、年龄、既往病史、个人史等相关资料。留取入组者静脉血,检测每位入组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水平。收集数据后,将各组数据用SPA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统计显示,脑卒中组120例与对照组32例在性别、年龄及年龄构成上无显著差异性(P>0.01)。在吸烟饮酒上有显著差异(P<0.01)。2.卡方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脑卒中组120例在吸烟、饮酒、高血压、肥胖症及MPV这些因素中较对照组32例所占比例大或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PLT、PCT上无显著差异(P>0.01)。3.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危险因素根据强度依次为吸烟、饮酒、高血压、MPV水平、肥胖症。其0R值及95%C1分别为14.000(95%CI:4.594-42.663)、10.800(95%CI:3.867-30.159)、6.333(95%CI:2.733-14.676)、4.668(95%CI:2.471-8.820)、3.080(95%CI:1.342-7.070)。4.卡方检验显示,就脑卒中组中医分型而言,无论从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方面还是从急性期或恢复期方面研究,火热证组较非火热证组均所占比例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就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而言,无论从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方面还是从急性期或恢复期方面研究,火热证组较非火热证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小板压积水平而言,无论从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方面还是从急性期或恢复期方面研究,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间均无明显差异性(P>0.01)。6.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对120例患者进行火热证量化评分,最低分8分,最高分15分,平均10.77±1.99分。就平均血小板体积水平而言,无论从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方面还是从急性期或恢复期方面研究,均与火热证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就血小板计数水平和血小板压积水平而言,无论从缺血性脑卒中整体方面还是从急性期或恢复期方面研究,均与火热证无明显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吸烟、饮酒、高血压、肥胖症、高MPV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缺血性脑卒中中火热证相较非火热证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一个中医证型。3.CIS患者的MPV水平与火热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考虑将其作为相应证候类型的辨证依据。4.对于CIS中MPV水平相对较高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中医药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