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解放理念与人的解放理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作为人类永恒的话题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始终。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大致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劳动状态,自然自在的劳动——异化劳动——自主劳动。马克思曾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异化劳动理论做了集中的考察,“异化劳动”作为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范畴,其重要性恰恰就体现在异化劳动是产生社会其他一切异化现象和异化形式的根本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资本通过一系列的上升运动最终攀爬到社会的顶端,成为现代社会的“神”。在“资本”生产关系下,劳动的异化性也走向了最深刻的地步。马克思一生都在于资本打交道,并且深刻的揭示了资本隐藏在物象背后的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一方面,马克思高度赞扬了资本的出现所带来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揭示了资本的内在否定性。从劳动解放实现的可能性来说,要真正实现劳动解放,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就不得不利用资本这个杠杆。透过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批判”理论,我们也就发现了马克思关于自主劳动的重要理论参照系。这也是人在劳动解放和人的解放的初始逻辑背景下的人对自身劳动状态的实践诉求。这样,超越资本、劳动解放、人的解放就构成了一种内在的逻辑,并在现实的历史阶段不断向人们澄明着这种内在关系。
其他文献
日本学者对中国科学史的研究成果颇丰,他们的研究越发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国内对日本学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的总结,可以清楚的发现国内关于日本科学史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