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区古近系油气成藏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an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现代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对濮卫洼陷区的烃源岩特征、油气来源、输导体系及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研究烃源岩生排烃史、成藏期次及成藏动力条件明确了濮卫洼陷区油气运聚成藏过程,划分了油气成藏系统,建立了成藏模式。通过对烃源岩和原油系统取样与地化分析,剖析了烃源岩与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源-藏空间对应关系。研究区内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濮卫洼陷区及相邻构造带,根据原油地化及分布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濮卫洼陷型、相邻洼陷型及混合型三种成因类型:洼陷西翼、古云集斜坡带和洼陷东翼沙三段油气为濮卫洼陷型;濮城断背斜东翼、濮城南构造文北断块区沙三中、下亚段油气为相邻洼陷型,来自于濮城-前梨园洼陷;卫城地垒-文明寨、濮城断背斜轴部沙三中原油、濮城断背斜构造沙三上及全区沙二-沙一段为混和型,洼陷西部油气来自于濮卫洼陷和马寨洼陷,洼陷东南部油气来自于濮卫洼陷和濮城-前梨园洼陷。通过对濮卫洼陷区砂体特征、断层特征及断层和砂体配置关系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了砂体型、断层型和断-砂型三种输导体系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油源对比及源-藏空间对应关系,综合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指标对濮卫洼陷区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追踪。油气由濮卫洼陷向西和西北方向沿砂体型和断-砂型输导体系运移,向东则沿断-砂型输导体系直接充注,由沙三段向沙二段-沙一段沿断层型输导体系垂向运移。分析了濮卫洼陷区成藏期次及成藏动力条件,利用盆地模拟技术进行了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模拟,根据流线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成藏系统,各成藏系统的主要运聚期为古近纪末期,此时烃源岩生排烃量大,在洼陷中心异常高压力驱动下,油气沿砂体向斜坡区剩余压力过渡带运移,部分油气在断层和盐岩遮挡下形成岩性及构造-岩性油气藏,部分油气继续沿断层-砂体向地垒带及断背斜构造带等剩余压力低值区运移形成构造油气藏,在构造应力与地层压力作用下油气由沙三段沿油源断层及其次生断层向浅层运聚,油气充注基本定型;新近纪晚期-第四纪烃源岩存在二次生烃,但生排烃量小,以洼陷区本层系成藏为主。
其他文献
2019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1万9428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万5898例,职业性化学中毒778例。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6月6日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
根据2011年11月23日的国家标准公告(2011年第19号),《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 101-2011)将于2012年5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本文主要对标准制定(修订)的
本文对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2014—2019《防护服装防静电服》的修订背景、适用范围以及主要内容的变化进行探讨。同时,针对该标准的应用以及对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
本文研究了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中若干反演问题,其中包括自然电位(SP)测井中电阻率识别,核磁共振(NMR)多指数反演,双频电磁波电导率成像,油藏边界识别等。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首先建
浏览各电视频道,谈话节目不少都涉及情感话题,更不用说情感类节目。这些节目不管讲述的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是人间真情总能感动很多观众,并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应该说节
家庭獭兔养殖场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是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今世界,种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沿和关键。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育种大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四川现代种业,抢占种业战略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来氟米特和氯吡格雷治疗Ig A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原发Ig A肾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第1组):缬沙坦;试验组:第2组:缬沙坦+氯吡格雷;第3组:缬
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40个,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甚至还使用着多种语言。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结合各民族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