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前后,影响中俄关系最大者莫过于外蒙古独立事件,中国知识分子眼中的俄国,根据外蒙事件发展的走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05年至1906年,为俄国侵略外蒙的政策确定阶段。在这一个阶段里,由于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使俄国明白了向东独霸满洲的企图已经不可能实现了。由于蒙古处在中俄两国之间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招致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沙俄的垂涎。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俄国的看法,就是围绕俄国是否会侵略蒙古地区展开的,他们从俄国的一向的侵略政策和好战的本性、以及俄国侵略外蒙古将会有诸多实际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对此展开了论述,并得出俄国一定会侵略蒙古的结论,并提出有关的“筹俄之策”。第二个阶段为1907年至1911年,为俄国侵略外蒙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俄国为了实施对外蒙地区的侵略,先后于1907年和1910年签订了两次《日俄协约》及密约。这两次协约签订的直接后果就是俄国为侵略外蒙扫清了最后的障碍。知识分子纷纷对此进行了批驳,并就是否存在密约一事展开了分析,最后得出密约是存在的这个结论。因此,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俄国的看法,主要围绕《日俄协约》对我国蒙古地区的影响来开展的,并在随后提出了应对之策。第三个阶段为1912年至1916年,为俄国侵略蒙古的具体实施阶段。1911年12月1日,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在俄国的煽惑和支持下,宣布蒙古“独立”。俄国为了从法律和理论上为外蒙独立找到依据,宣称外蒙古是中国的“上国”而非“主国”。知识分子据理进行反驳,并对俄国历年来的种种侵略事实予以揭露,表明俄国是外蒙独立的幕后主谋,其目的乃在于变外蒙为其殖民地。知识分子此时的看法,除了对俄国的谬妄言论进行驳斥之外,还对俄国私自与库伦地方政府签订《俄蒙协约》进行了批判,表明库伦只是中国的属地而已,况且库伦活佛只是一地方之宗教领袖,无权与他国订立条约,因此《俄蒙协约》是非法和无效的。并发起了一场以平和手段还是以武力手段解决蒙事问题的争论,对于启发民众的爱国心有着相当巨大的作用。可惜的是,处世之道,惟以实力论成败,知识分子的驳斥和建议对于解决蒙事问题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1915年,中俄蒙之间签订《恰克图条约》,使俄国对外蒙的非法要求从法律上得以最终的确定,为日后外蒙古地区从我国分离出去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