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校传统的就业教育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加之日益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高校育人模式迫切需要转变。为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及就业形势,中央大力推进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向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的新模式,使学生能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激励大学生开展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首先采用了文献收集方法对当前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确立研究的理论支撑——“三螺旋”理论,将大学、政府、企业结合起来,使三种力量交叉影响,协调发挥作用,最终形成螺旋上升的“三螺旋”新关系,合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其次运用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以南宁市5所不同类型的地方院校为例,以“三螺旋”理论为支撑,基于学生视角,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发现目前南宁市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业教育形式主义严重;创业教育师资、课程等体系建设不完善;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活动、缺乏政府政策和企业支持等。最后基于对研究结果的深入分析,笔者立足于高校、政府、企业和学生自身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参考建议。高校层面,转变传统创业教育理念,重视创业教育发展;建立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行科学育人模式;加强创业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创新创业教育评估机制,全面把握创业教育发展;政府层面,加大资金支持,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企业层面,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合作创办创业项目,合力培养创业型人才;学生层面,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身创业意识;注重培养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综合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