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速。受限于狭小的城市空间,在车流量巨大、建筑物密集的闹市中开挖狭长型地铁车站基坑,存在多种支护形式的联合应用情形。现有理论多考虑内支撑基坑支护结构平面内变形,多支护形式情况下的基坑变形特性及纵向变形协调研究尚不多见。为研究不同支护形式在狭长基坑中分段应用,本文依托无锡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对此展开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引用并修正了综合刚度,定量分析了分段支护结构的抗弯能力;基于二维平面预测的MSD(Mobilized Strength Design)分析方法,考虑基坑的空间效应,分析三维情况下分段支护结构变形协调规律。依托工程逆作段支护结构综合刚度远大于地下连续墙段和灌注桩段,采用MSD方法的分段不同支护方式变形协调结果显示,越靠近基坑边角位置,基坑支护的抗弯安全系数越高。(2)梳理统计现场监测数据,采用同一断面数据镜像布置的方法,归纳基坑支护结构变化趋势规律。狭长型基坑的内支撑,基坑断面两侧实际变形并不完全对称,两侧变形的不对称性通过支撑传递并协调变形。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基坑段,地下连续墙变形曲线在首道钢支撑以上水平位移缓慢发展,以下迅速增加;采用灌注桩的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围护结构上部,采用连续墙水平位移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趋势。咬合灌注桩具有围护结构底随着变形向坑内平移的特点。(3)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本构模型,建立了简化的狭长型地铁基坑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模式,以及明挖段与逆作段交界处连续墙的变形协调。结果显示,均质模型空间效应影响范围为10m-15m,理论计算空间效应计算范围约为8m,现有计算理论偏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