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实践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求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能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地理课外综合实践基地的选择与建设可以满足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的需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缺少高中地理课外综合实践基地,研究案例地区镇江市大多学校开设有地理实践活动课程,但由于缺少实习基地,这些课程还停留在传统课堂教学之中,没有与实践活动融合到一起,使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没有体现。基于高中地理实践课程的要求和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论文在相关概念界定和主要理论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实地调查法,以江苏省内一些建成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基地为参考对象,分析其建设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为在镇江地区选择和建设高中地理实践基地做了案例准备。高中地理综合实践基地要符合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要能包含诸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实践基地中的活动项目不仅要能满足教学要求,还要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实践基地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并留有广泛的后续发展空间。基于上述选择和建设目标,本文提出了高中地理实践基地选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并结合镇江地区客观资源状况,具体分析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法和校外实践基地的选择原则及内容,着重研究了学生在每个实践基地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内容,针对在选择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文章在最后以镇江高骊山和长山农业示范园分别作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具体分析了学生是如何在实践基地参与实践活动的。通过研究发现,建设地区高中地理综合实践基地很有必要,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也是相当深远,只是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法并不如想象的简单,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续的跟踪完善也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