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本的学生,即独立学院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不容忽视的群体。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他们的高考成绩略低于普通本科学生,但在学习能力上似乎远远落后于后者。在国家大量扩招、学校创收的同时,引发了我们对三本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基本功不扎实,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水平较低,自信心不强,目前对这个特殊群体在教学上的关注还比较少。大学英语作为三本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实用性是其特点。在中国计量学院,以往三本非英语专业的教学,采用的是和二本一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差,难以实现三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主要的教学现状表现在:教师教学负担重,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水平较低,使用的教材相对三本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测试和评价学生的手段单一,忽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侧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还是交际的流利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近些年来,受到西方折衷主义教学法的影响,国内也有些语言教育学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折衷主义教学法。本文主要针对浙江某大学三本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及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将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有机结合,互相补充,同时通过课例实录分析应用,阐述这种课堂英语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和优势,从而证明它是比较符合三本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客观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