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生物碱都具有四氢吡啶基本骨架,是组成生命体中蛋白质和核苷酸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生物循环和代谢,具有显著的药学活性(例如镇痛、抗癌、抗菌、杀虫等),在医药、农林业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类生物碱在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提取工序繁琐、生产成本较高,只从自然界中提取这类生物碱已无法满足医学临床和科学研究方面的需求。同时,在合成领域,四氢吡啶是合成哌啶、二氢哌啶、吡啶及其衍生物和复杂生物碱的重要中间体。因此如何利用有机合成的方法构建四氢吡啶骨架吸引着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医药公司的密切关注。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属于吡啶类生物碱,来源于红火蚁的毒液,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本文选用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为模板,通过改变6号位烷基链的长度(从C14到C16),合成出三种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并探究其抗菌活性。在借鉴课题组合成2,3,4,5-四氢吡啶环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以戊二酸和尿素为起始原料,通过五步反应合成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化合物。第一步在高温熔融下发生成环反应生成戊二酰亚胺。第二步戊二酰亚胺与甲基溴化镁(CH3MgBr)反应在羰基碳上引入一个甲基生成2-甲基-6-哌啶酮。第三步通过(Boc)20保护氮上的氢,生成N-Boc-2-甲基-6-哌啶酮。第四步与不同R取代基的格氏试剂(RMgX)反应,开环生成一系列N-Boc-氨基酮。第五步在HC1作用下,脱Boc保护,使伯胺裸露,与羰基缩合生成一系列2-甲基-6-R-2,3,4,5-四氢吡啶化合物。反应过程中,中间体及产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表征。同时,测试了这三种2-甲基-6-长链烷基-2,3,4,5-四氢吡啶的抗菌活性,发现其能对多个菌种起到抑制作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抑制作用具有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