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曰鸡鸣》属于《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郑风》,是《郑风》中的第八篇,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诗经》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也影响了日本和韩国。本文旨在通过自己参与《中日韩诗经汇注》项目时对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和研究,结合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详细考证《郑风·女曰鸡鸣》的字词解释及经学、文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周王朝的相关史料,对《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的诗歌主旨及日本韩国的传播与接受等作一个综述性整理。全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诗经》的大概情况和现代学者对于《女曰鸡鸣》篇的研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女曰鸡鸣》在中国传播和接受情况。在中国,汉唐时期,主要以《毛诗序》为主。对《女曰鸡鸣》主旨的理解为“陈古义以刺今”。宋代学者擅长“疑古”,所以对《女曰鸡鸣》的理解存在者“尊序”“疑序”的争议。朱熹的《诗集传》“弃序不用”,认为《女曰鸡鸣》的主旨是“贤夫妇相警戒之辞”。元代学者沿袭宋代朱熹的观点。明代除了继承前代观点,更多的从诗歌内容入手解读诗歌。清代著作如林,百家争鸣。对该诗主旨的理解比较丰富,此外,清代训诂、考据都很有特色。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女曰鸡鸣》在日本和韩国传播和接受情况。《诗经》大约在5世纪就已经传入日本,日本学者也很重视《诗经》研究,尤其在江户时代《诗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现代日本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对《诗经》也有了新的研究方法。日本学者在一方面在研究中国学者的注疏,另一方面也慢慢形成自己的理论,后期的学者多采用“折衷考证”的方法,基于文献实证,考证折衷,取其所长。《诗经》在朝鲜三国时期就已经传入,之后的高丽王朝、朝鲜王朝、现代都很重视《诗经》研究。对于《女曰鸡鸣》的解读更多的参照中国的观点。第四章对《女曰鸡鸣》篇中的杂佩、凫的意思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概括了中日韩三国的解释。《诗经》名物学一直是《诗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本章也对中国名物学的专注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总之,研究《女曰鸡鸣》在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传播和接受对于研究《诗经》外传有着重要的意义。《诗经》外传最早就是到达韩国和日本,在日本社会很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也是现代韩国日本的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日韩很多大学中都开设了《诗经》的课程。希望通过本文这些对《女曰鸡鸣》篇在东亚的传播和接受进行简单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