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英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engli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颇具创新地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手段,也是人类广泛认知和构建自己与外部世界互动经验的一种方式。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是由源域向目标域的一种映射,是人们通过借助具体事物来认知抽象事物的一种有效认知工具。隐喻与政治关系密切,Thompson(1996)在他的论文《没有隐喻的政治如无水之鱼》中指出隐喻可以帮助政治家们对现实重组。政治语篇作为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理念的重要工具,通常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而隐喻的运用能使政治语言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及英译本中各79篇文章作为研究语料,采用个案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归纳和分析该书中的概念隐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展示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其广泛使用的概念隐喻也是该书的一大语言特色。对其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加以研究,不仅能够推动中国语言艺术的发展,还能够帮助更多国内外人士理解中国政府的治国理念和价值取向。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1980)的概念隐喻分类为基础,通过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三大类型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常用的概念隐喻加以分析。同时,本文根据Mandelblit(1995)提出的“认知翻译说”以及Newmark(2001)的“隐喻翻译七法”,分别从相同映射条件和不同映射条件下对三大类概念隐喻的英译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映射机制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相同映射条件下多采用直译法,而不同映射条件下多采用意译法,同时可以运用多种翻译技巧,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  总之,笔者将“概念隐喻理论”及翻译方法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概念隐喻相结合,来研究政治语篇中的隐喻机制及英译方法,为广大英语翻译爱好者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本文只是对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英译的初步探索,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笔者也期望在将来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周口方言的声调进行科学的实验分析,对周口方言的单字调及双字调的变调进行科学定位。然后运用音系学中的优选论对周口方言中的变调现象进行了详
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是白桦派的重镇之一。他以富有哲理的小说驰名于世,被公认为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大正九年(1920年)三月,有岛武郎发表了长篇评论《爱是恣意夺
文学翻译向来是翻译领域研究的难点。它既是两种语言的语码转换,还是两种文化的相互传递。关于文学翻译的标准,提法虽很多,然而至今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也很难做到统一的界
本文将针对美国印第安作家詹姆士·韦尔奇《吉姆·隆尼之死》围绕印第安世界观展开研究,旨在说明主人公吉姆·隆尼的死亡结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悲剧,而具有其积极意义。小说作
中国有句古诗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确如此,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遭遇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比如生病、亲人离世、情场失意等等,这都需要并且值得人们的同情。同情言语行为属于
会话修正研究是会话分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出发,以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和阿
伊迪丝·华顿是一位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美国女作家。她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作品题材广泛。虽然她的作品在生前一度曾受冷落,争议不断,但越来越多的人
电影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而它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注意。本文旨在对电影翻译,尤其是配音翻译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   电影翻译作为视听翻译的一种,与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