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是学生德育思想启蒙和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德育是大多数中学学校教育的重点,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于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国内外许多专家和研究学者提出了许多新方法、新形式,中学德育导师制就是其中之一。德育导师制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初中教育中的“教书”与“育人”脱离的尴尬教学现状。然而,对于德育导师制的施行,不同中学采用不同的执行主体,班主任、科任教师、外聘教师及外聘心理专家等都纳入了考虑的范围。其中,科任教师兼任德育导师制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旨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与学习,将学校诸多的德育教育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给各科任教师,要求科任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何权衡好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成为重点。而此种方式在实践中却呈现实效性较低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运用德育教学中常用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因材施教理论和自我认同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以问卷形式对笔者所在地区的一所中学自2015年以来实施任课教师兼任德育导师制的实践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统计,首先根据统计数据初步归纳出目标中学在科任教师兼任德育导师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现象,其次深入分析探究其原因,总结归纳出缺乏高素质导师队伍、缺乏专业德育方法、德育导师分配制度不合理、导师的变更频繁等因素为目前造成目标中学科任教师兼任德育导师工作问题的主要原因,再次分析这些主要原因探求其解决之策,最后从战略层面提出学校可从制度先行、德育教学、德育评价三方面提升科任教师兼任德育导师的工作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