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后验集合数据同化的区域冬小麦产量估测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stonezg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作为区域产量估测的两类重要科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数据同化技术融合了遥感的大面积信息获取能力和作物生长模型的机理过程特性优势,是提高区域估产精度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当前作物模型遥感同化中还存在不确定性量化不明确、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同化效率偏低的问题,而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在依据少量的地面观测数据标定复杂的作物生长模型、量化参数不确定性方面相较于传统的试错法、最小二乘法等参数优化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并围绕区域冬小麦单产估测,本文构建了引入贝叶斯后验参数集合的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同化估产方法和基于贝叶斯后验预测集合的10 m分辨率遥感数据快速同化方法,建立了统一于贝叶斯概率框架下的10 km、250 m,以及10 m分辨率的区域冬小麦单产估测技术流程。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将MCMC标定的后验不确定性传递到遥感与作物模型的同化系统以提升同化估产精度、加快同化估产效率,为遥感数据与作物模型的同化估产应用研究提供创新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下:(1)基于遥感数据、区域统计数据、站点观测以及地块实测等数据,在不同尺度上开展了作物生长模型的MCMC标定和后验不确定性分析。首先基于农气站点的物候观测(出苗、开花、成熟期)构建似然函数,运用MCMC方法对世界粮食研究(WOrld FOod Studies,WOFOST)模型的物候参数进行标定。然后分别以250m分辨率的全球陆表特征参量(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GLASS)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产品统计的县域LAI时间序列和县域统计单产、250 m分辨率的GLASS LAI时间序列和地块实测产量构建似然函数,在县域尺度和地块尺度运用MCMC方法对WOFOST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标定与不确定性估计。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观测数据,MCMC方法能够合理量化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相关性,为数据同化系统提供模型不确定性的定量估计。(2)探究MCMC标定后验不确定性与EnKF数据同化算法有机结合方法,构建了引入贝叶斯后验参数集合的EnKF同化估产方法,以实现将上一年MCMC标定所获取的参数不确定性传递到当年的EnKF同化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年(2018~2021年)、多分辨率(10 km、250 m)、大范围(河南省、河北省)的同化估产应用,并与经典的EnKF同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地块实测产量验证250 m分辨率同化结果,按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计算,整体精度达92%,其确定系数(R-Squared,R~2)达0.4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达686 kg/ha,明显优于经典的EnKF同化结果(R~2为0.22~0.38,RMSE为708~928 kg/ha);基于县域统计产量验证10 km分辨率同化结果,按MAPE计算,整体精度达88%~90%,其R~2达0.42~0.68,RMSE达619~813 kg/ha,整体优于经典的EnKF同化结果(按MAPE计算,多年平均精度82%~88%)。表明所提出的同化方法能够更加客观合理量化模型的不确定性且整体上产量估测精度更优。(3)为改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同化估产的运算效率,研究基于作物生长模型MCMC生成的后验预测集合和遥感LAI的产量映射方法,构建了适用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快速同化估产方法。以河北省衡水市2016年的县域统计产量、2017年的田间实测作物生长信息,以及Sentinel-2和Landsat 8反演的遥感LAI估测该市2017年10 m分辨率的冬小麦产量,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方法在地块内部的产量估测精度为R~2=0.29,RMSE=574kg/ha,在县域尺度的产量估测精度为R~2=0.52,RMSE=442kg/ha;同时,所构建方法的运算效率大约是经典的EnKF同化的90倍。
其他文献
太赫兹技术在高速通信、高分辨率雷达、成像以及材料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太赫兹辐射源是太赫兹技术的关键核心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作为一种太赫兹辐射源,行波管是利用慢波结构中的行波场与电子注进行互作用而发生能量交换的一种线性注真空电子器件,具有高功率、宽带宽、高增益和高效率等优点。随着太赫兹辐射源需求日渐迫切,近年来太赫兹行波管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当行波管工作频率由微波频段提升至太赫
氮化镓(GaN)具有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并且Al GaN/GaN异质结能形成高迁移率高密度的二维电子气(2DEG),故在高频、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应用领域独具优势。GaN高迁移率电子晶体管(HEMT)因为栅极边缘电场尖峰过大、泄漏电流过大等问题使其耐压远未达其理论极限。同时,传统GaN HEMT因为高浓度2DEG的存在通常为耗尽型器件,实现增强型需通过耗尽栅下2DEG,导致阈值电压与
期货市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工具,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然而,近年来重大风险事件频繁发生,经济风险事件、政治风险事件、自然灾害事件等轮番冲击我国期货市场。此外,随着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各个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国内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紧密。期货市场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期货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研究重大风险事件背景下期货市场的信息传递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部署在全球展开,通信基站数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推动了作为通信基站射频单元关键组件的微波介质陶瓷元器件微型化、轻量化、高频化和高集成化进程。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作为无源集成的主流技术,拥有集成度高、体积小、质量轻、介质损耗小、高频特性优良等优点,在5G通信领域极具技术优势。因此,开发符合LTCC技术的高性能微波介质陶瓷是满足5G基站需求的可靠途径,也是现如今微
行人重识别(Re-ID)是一种根据行人全身信息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方法,解决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下同一行人匹配问题的技术,其旨在弥补固定摄像头的视觉局限。然而,受限于摄像机参数差异和拍摄环境的复杂,Re-ID从定义之初就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行人图像往往具有较低的分辨率,且目标行人很容易受到尺度、遮挡和噪声的干扰;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行人,其在不同场景下,所展现出的主观姿态和外观也具有多变性。以上难点
从地震图像中有效挖掘地下岩性单元的几何形态、岩性类别及含油气特征等信息,有助于精确定位油气藏有利区并提供可靠的钻井部署依据。其相关的地震数据挖掘与分析处理方法也是信息处理领域的前沿问题,受到信息处理和油气勘探领域国内外学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地震图像中的岩性和含油气信息挖掘与传统图像信息挖掘相比,有以下不同:1)地震图像精度远低于普通图像: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震图像含有大量
5G技术正在助力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家居的快速发展,这使得采集到的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海量非结构化视觉数据的处理需要更高的计算效率,这需要提高边缘视觉感知设备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效率。然而,传统冯·诺依曼架构限制了数据处理效率,并增加了能源消耗。尤其对于边缘视觉设备来说,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光感受器传输给处理单元,这仍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功耗。因此,需要发展集感知、存储和运算为一体的智能视觉感知技术。智能
微震监测技术具有远距离、三维、实时等优点,是隧道、采矿等地下工程灾害防治与预警最为有效的有效手段之一。现有监测系统大多仍然采用了有线采集方案,导致其可维护性、可迁移性与可扩展性较差,不利于大规模监测的灵活高效开展,无线监测因而也成为了微震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无线微震监测目前主要面临数据量大且冗余度高、数据质量低下且特征多样、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间存在割裂等挑战,具体体现
复杂的电磁环境需要频谱感知系统具备对数量多、分布密集辐射源信号与信息的处理能力,而传统侦察处理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会出现多信号检测错误和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难以适应该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了随机有限集理论,能够对辐射源目标的出现、存活、消失、漏检和虚警等现象进行统一数学描述,获得了较好的目标跟踪性能。本文对辐射源侦察过程中所涉及的降频次数据交换、辐射源分类以及鲁棒辐射源跟踪等问题展开研究,
随着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s)的出现,人们创造和分享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OSNs上,信息传播变得比传统社交媒体更快、更广泛。了解信息如何通过OSNs传播,以及哪些因素推动了信息传播的成功,对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基于深度表示学习对信息传播进行分析。具体地,本论文首先研究信息级联的建模与预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基于传播分析的OSNs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