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腺淋巴上皮癌临床病理学及其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唾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检测EBV相关基因编码产物LMP-1蛋白、小RNA EBER-1在唾腺淋巴上皮癌中的表达,讨论肿瘤与EBV相关性.并检测唾腺淋巴上皮癌中LMP-1基因3端DNA的30碱基(30bp)缺失,了解缺失率及唾腺淋巴上皮癌中LMP-1的基因亚型.方法:根据临床病史资料,概括总结唾腺淋巴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光镜下观察肿瘤的病理形态表现,总结病理类型.采用免疫组化Dako Envision两步法检测46例唾腺淋巴上皮癌中EBV潜伏感染的重要指标LMP-1编码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ISH)方法检测46例唾腺淋巴上皮癌中EBV潜伏感染的另一重要指标小RNA EBER-1的表达.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46例唾腺淋巴上皮癌中EBV编码LMP-1基因3端DNA进行扩增,观察有无30bp缺失.为减少从石蜡组织中提取DNA失败产生的影响,同时对样本作β-肌动蛋白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论:唾腺淋巴上皮癌是一种具有明显种族倾向的唾腺恶性上皮性肿瘤.在病理形态学上表现为腺泡萎缩,大量淋巴组织中出现恶性上皮细胞团.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未分化癌,少数可伴表皮样分化.该癌较易复发,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唾腺淋巴上皮癌中存在EBV编码潜伏膜蛋白LMP-1,EBV编码小RNA EBER-1的表达,后者表达率达91.3%,表明肿瘤与EBV密切相关,并提示EBV潜伏感染可能与唾腺淋巴上皮癌的发生有关.唾腺淋巴上皮癌中存在EBV编码LMP-1基因3DNA的30bp缺失,在该组研究中缺失率为11.4%,但大多数(88.6%)为非缺失型LMP-1.
其他文献
【目的】  1. 通过单次全脑照射构建认知功能障碍的放射性脑损 (Radiation-induced Brain Injury, RBI)小鼠模型。  2.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小鼠模型海马的microRNA(miRN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一类致盲率很高的眼病,我国致病菌以镰刀菌和曲霉菌多见。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方法是滴用抗真菌眼剂。由于大部分抗真菌药眼内通透性差、毒副作用大,因此临床上应用的抗真菌药疗效欠佳,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研制高效、广谱、通透性好的新药及改变原有抗真菌药的剂型,使其增效减毒,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真菌性角膜炎。酮康唑为咪唑类广谱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是由神经髓鞘抗原诱导、CD4~+T淋巴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CNS脱髓鞘及血脑屏障(BBB)破坏为病理特征,且病变有自发缓解
目的:该研究采用大鼠肝脏种植性肿瘤模型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术后切口肿瘤种植转移、细胞因子和腹膜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腹腔镜术后切口肿瘤种植转移机制.结论:该研究提
观察瘦素(Leptin)对体外受精的影响.1、一定水平的瘦素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体外受精率,高水平瘦素反而对体外受精不利,能显著降低体外受精率.2、不同浓度瘦素不论是对体外受精
研究TanⅡ诱导NB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有无PML-RARα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结论:1.TanⅡA能降低PML-RARα融合蛋白,使失常的NB形态及结构恢复.2.TⅡA作用PML-RARα融合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