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依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2-004)子课题“高嗅味高溴离子引黄水库水臭氧—生物活性炭优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利用03/BAC联用工艺对引黄水库水进行深度处理,优化生物活性炭滤池的运行参数,为示范工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首先研究的是粉末活性炭的可吸附性,针对黄河水质,选取四种不同类型的活性炭对其进行静态吸附试验,分别考察投炭量、温度、pH值、吸附时间以及臭氧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优选出适合黄河水质的活性炭类型。结果表明:(1)泰兴破碎炭(2#炭)比表面积较大,具有丰富的孔径结构,是四种活性炭中对有机物去除效果最好的;(2)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受到投炭量和pH值的影响,投炭量对有机物的去除存在着最佳值,酸性环境相对于碱性环境更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3)有机物的去除率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不断升高,120min是最佳的吸附时间,此时活性炭的吸附接近饱和;(4)臭氧增强了生物炭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佳的臭氧投量为3mg/L,高于此值去除率增幅不再明显。为了优化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本文对连续运行过程中生物炭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自然挂膜的方式,对滤池的启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生物炭滤池挂膜成功为30天左右;(2)对滤池的水力负荷、炭层深度、臭氧投加量、运行方式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力负荷为12.7m3/(m2·h),臭氧投加量为2mg/L时,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9.1%和48.8%;以承托层为基点,随着炭层高度的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不断升高,其中0cm~180cm滤层是最佳的吸附区;(3)采用测压管对生物炭滤池的水头损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总水头损失不断增加,不同滤层水头损失增加幅度不同,0cm~180cm炭层的水头损失最大;(4)通过对不同的反冲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当气冲强度为10L/(m2.s),水冲强度为10L/(m2.s)时反冲效果最好;(5)试验对生物炭滤池中生物量和生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承托层为基点,随着炭层深度的增加,生物量逐渐减少;反冲后的生物量较反冲前降低了很多,滤池上层生物量和下层生物量下降率分别为51.6%和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