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近代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国共合作之初张太雷担任马林的翻译,积极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五卅运动后,随着工人阶级力量变强,国共两党间隙增大,张太雷清醒地认识到争取工人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提出工农武装斗争。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民革命运动。本文将对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特点和历史意义进行分析,勾勒出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全貌。论文正文包括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言,主要介绍选题背景和现状、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将从国民革命的缘起、国民革命与新旧民主革命的关系以及国共对“国民革命”的使用情况入手,从而得出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研究国民革命思想的重要意义。第三章将从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解决张太雷国民革命的理论来源有哪些的问题。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是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三大理论来源,其中爱国主义是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基础,列宁主义是直接来源,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内核。第四章将进一步分析其国民革命思想的具体内容,从什么是国民革命,国民革命的条件、性质、对象、革命主体及其地位、根本问题和革命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回答张太雷国民革命是什么的问题。第五章将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放到整个近代中国革命史中,通过与同一时期著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国民革命思想进行比较,从当时具有争议的关于国民革命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和农民阶级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特点。最后一章将张太雷的国民革命思想放到国民革命历史进程中,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得出张太雷国民革命思想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