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来源于两个层面,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内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数千年始终保持延续和发展,成为维系各民族成员的心灵纽带,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统一和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抛弃民族的传统。文化建设不能割裂历史,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人口的,且经济文化较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的国家,进行向市场经济转型和调整结构的巨大变革,是人类历史上从未遇到过的重大课题。人们的利益关系面临新的调整,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受到冲击,各种思想错综复杂并相互碰撞,同时,我们还长期面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多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加要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都只有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地扬弃、改造和创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丰富多彩的当代生活,并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研究。一是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明了正确的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二是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具有时代性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客观反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和向往都是具有时代性的,不仅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在需要,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趋势的反映。三是精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价值诉求方面是相吻合的,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个体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上的共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我们党与时俱进,在十七大报告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主张,旨在鲜明地亮出旗帜,告诉人们,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变化的前提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社会主义根本的、原则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并且以此来主导全社会的思想和行为,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一词是我们的首创,但是就其一般内涵和功能来说,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特别是2008年突然袭击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的有识之士对东、西方价值观作了新的比较与思考。要立足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立足现实基础,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相对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和谐大发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基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支柱。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识领域引起全体公民的共识,在行为领域成为全社会的准则。要始终坚持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眼光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把全体群众团结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整合多元社会思想意识,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氛围,改造落后低俗的文化,坚决反对腐朽反动的文化,形成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多元社会思想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并共同发展的和谐格局。其次要认真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再次要以和谐的思维方式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倡导和谐的思维方式,并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将它融入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之中,深化为人们的一种社会心理、处事态度,从而营造出自信乐观的处事态度,和谐共进的社会人文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度创新建设。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必须依靠一套规范的制度来调整和维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制度体制建设的良性积极互动。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对策、经验和规律,并作出前瞻性的预测;特别是深入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下,更好地处理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全球文化生态乃至全世界文明潮流的关系。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共识的宣传和引导。首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传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其次,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最后要提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鼓舞调动起来,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合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融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融合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融合到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世界眼光。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前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既要坚持本民族价值观的独特性,又要吸收世界各界普遍接受的、代表现代文明和进步的价值观,坚持民主性与全球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树立世界眼光,以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发展趋势,正激荡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物质层面或者是精神层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与冲突变得越来越频繁。总之,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人类文化中不断挖掘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在中华文化中提炼人类文化的一般性,在价值体系的建设上把民族性与全球性协调统一起来。要顺应时势,贯彻并体现整个时代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