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技术是现阶段一种制备数十到数百纳米纤维的有效方法。由于生物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来国内外都对生物高分子的静电纺丝做了大量的研究。静电纺生物高分子在组织工程支架、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实验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膜,并通过SEM、FTIR、XRD、热分析、接触角、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该纳米纤维的各项物理、化学性能。实验发现该复合纤维的直径随着透明质酸在复合体系中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在复合比例相同时,直径随着溶液总质量体积比的递增而逐渐增大。随着透明质酸的含量的增加,热稳定性下降,但亲水性和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为了提高静电纺明胶-透明质酸纤维的耐水性和稳定性,出于对生物毒性的考虑选用碳化二亚胺(EDC)作为交联剂,并对交联后的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经过交联的复合纤维,直径较交联前有所增大。交联后纤维的脱水温度、脱水过程的焓变、接触角和应力都较交联前有所提高。通过这些测试,我们对明胶-透明质酸复合纤维交联前后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了基本了解,为后续的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通过在共混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膜上种植成纤维、内皮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黏附与增殖情况,在体外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通过H-E染色和SEM来检测细胞在纤维膜上的生长形态。黏附实验表明细胞在材料上能很好的黏附。增殖实验表明细胞在各种比例的纳米纤维材料上的增殖情况都要好于对照组(玻片),随着时间的增长,细胞的量明显增多。H-E染色和SEM结果显示细胞在纤维膜上能保持良好的细胞形态。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膜能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未表现出细胞毒性。利用静电纺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膜作为皮肤敷料植入SD大鼠体内,通过外表观察和H-E染色检测纤维膜在动物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膜植入SD大鼠体内,和空白对照组具有相似的表面形态,同时均有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一周以后都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产生,三周后上皮形成较完整。对伤口面积的测量显示,两周以后,植入纤维膜的伤口愈合面积更大。通过对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的表征测试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说明明胶-透明质酸纳米纤维可以作为良好的生物材料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