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染性疾病与血清降钙素原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降钙素原与儿童感染性疾病致病原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PICU感染性疾病患儿95例,并根据病原体分为3组(支原体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30例,细菌感染组35例);不同病原组依据简化小儿危重症评分(PediatricCriticalIllnessScore,PCIS)分为3组(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将细菌感染组患儿根据感染源的不同分为(球菌组20例,G-杆菌组15例);选择同期非感染性疾病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结合我院检验室PCT浓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a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PCT浓度高于非感染组;且鉴别细菌感染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高于CRP。b细菌感染组中G-杆菌组PCT浓度明细高于球菌组血清PCT浓度;c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高于支原体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PCT及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CT浓度及无显著性差异。患儿血清PCT浓度与简化PIC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CT越高患儿相关并发症越多。   结论:   PCT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与支原体,病毒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CRP.同时可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PCT越高提示感染性疾病的并发症越多,预后较差。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迎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学理念转变的写照.情境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在部分学校已经收获一定成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