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的抗辐射作用,探索其在辐射防护方面的机制.鉴于白藜芦醇是植物雌激素及其在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该课题还观察了白藜芦醇的雌活性的高低及其在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60>Co γ射线,吸收剂量率188.2 cGy/min.受照射小鼠存活率试验吸收剂量为8.0 Gy(LD<,90>照射剂量).其余需射线照射试验的吸收剂量为5.5 Gy,全身一次照射.小鼠存活率试验设照射对照组、白藜芦醇1 mg/kg组、10 mg/kg组、100 mg/kg组,重复3批.其余实验除注明外,设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白藜芦醇50 mg/kg组、100mg/kg组、200 mg/kg组.照射前2 h给药1次,灌服给药.观察抗辐射活性、抗氧化活性、辐射敏感细胞的细胞周期、脾细胞凋亡、体内外雌活性和在犬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白藜芦醇能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受照小鼠30 d的存活率,延长死亡动物存活时间,照前2h给予白藜芦醇效果最佳.白藜芦醇促进受照小鼠白细胞计数恢复,用药组小鼠骨髓有核细胞CFU-GM集落数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白藜芦醇降低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仅在高剂量给药组S期胸腺细胞减少;呈剂量依赖性减少受照小鼠脾细胞凋亡.用药组小鼠胸腺细胞、脾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照射对照组;呈剂量依赖性抑制caspase-3/8活性,上调Bcl-2的表达,但对Fas表达无明显影响,抑制脾细胞p53的表达;500mg·kg<-1>剂量白藜芦醇有子宫增重作用,但仍明显低于阳性药尼尔雌醇组.极低浓度时刺激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增殖,高浓度时抑制细胞增殖.白藜芦醇诱导ER雌激素受介导的报告基因表达倍数为2.7倍,雌二醇为9.5.比格犬口服和静脉注射50mg/kg白藜芦醇1次,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0.48﹪.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活性弱于尼尔雌醇,照前2h给药效果较好,此可能与其弱的雌活性、抗氧化作用和抑制辐射敏感细胞的细胞凋亡有关.白藜芦醇有弱的雌活性,在犬的生物利用度低.有关白藜芦醇的抗辐射活性研究、对抗氧化酶活性调节作用、对受照射动物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雌活性的综合评价和在犬的生物利用度研究,除作者已发表的论文外,尚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
其他文献
抗炎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甾体抗炎药物(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SAIDs)和非甾体抗炎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drug,NSAIDs).自1952年保泰松作为第一种非
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胞内活性分析的研究摘要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eptidyl prolyl cis-trans isomerase,PPI)是多家族类蛋白质,基本功能是与蛋白质的脯氨酸残基结合,催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的深入,蛋白组学研究已由原来的两谱三图三库进一步向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和定量研究发展。蛋白质组深度覆盖是蛋白质组注释基因组、发现诊断标志物、药物靶标和关键蛋白质分子的前提和基础,而蛋白质组定量信息的获得有利于蛋白质功能的发现和深度解析。蛋白质组深度覆盖的含义包括蛋白质组中蛋白质鉴定的深度覆盖和蛋白质序列的长度覆盖。随着液相色谱及质谱技术的迅速发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已经
石头鱼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浅水区域,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鱼。其毒液可以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如剧痛、水肿、肌肉麻痹、低血压等。目前已在石头鱼粗毒液中分离出
蓖麻毒素是一种植物蛋白,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是一种对公共安全存在潜在威胁的生物恐怖毒剂,因此,发展和建立其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法作为一种蓖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