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稻田CH4产生、氧化、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稻田CH4排放的减缓对策以及量的估算是土壤环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稻田CH4排放具有高度空间变异性,阐明稻田CH4排放的空间变异性机理是合理估算地区、国家以及全球稻田CH4排放量,明确需要减少CH4排放的稻田类型及制订有效减排措施的关键。本研究选择水热条件差异悬殊的植稻土壤和非水稻生长期(冬季)土壤水分含量作为试验因素,通过盆栽和培养试验对水稻土CH4产生、氧化及排放进行了研究。试验所用15种水稻土样品采自全国各主要稻米产区,冬季水分试验水稻土分别采自无锡和鹰潭,在水稻收获至次年移栽水稻前,调节土壤水分自风干至淹水等5个土壤水分含量水平,在水稻移栽后定期测定CH4排放通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 15种水稻土产CH4潜力差异很大,厌氧培养CH4产生率要远远大于好氧培养,整个培养期(厌氧培养158天;好氧培养132天)总CH4产生量的变化范围为1.18~1180μg·g-1soil(厌氧培养)和0.41~136μg·g-1soil(好氧培养)。15种水稻土CH4氧化能力也有很大差别,最大CH4氧化速率和最大CH4氧化活性分别变化于0.22~4.85μg·g-1soil h-1和0.55~1.52×10-3g-1soil h-1之间。 土壤CH4产生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的活性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活性铁锰含量、颗粒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pH等其它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综合分析过去已经报道的其它采样空间尺度不同的类似土壤试验结果说明,土样代表的空间尺度越大,与CH4产生量相关的土壤性质越少,单一土壤性质对CH4产生量的影响程度越低。土壤CH4氧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