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尔盖高原区是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集中分布区,该区处于长江、黄河源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它成为长江、黄河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特殊地位。同时,它又作为青藏高原地区最为典型的湿地生态景观区域,是青藏高原地区湿地景观的缩影,因此分析和研究若尔盖湿地的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探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这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湿地的演化乃至对于整个青藏地区都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及前人资料,配以野外调查,从湿地形成的环境因素出发,分析和研究湿地发育发展的规律,将这一规律融合到研究区内的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和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研究中。具体技术方法是:利用1976年MSS遥感数据、1994年TM遥感数据和2000年ETM遥感数据,参考相关前人资料,建立解译标志,提取各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信息;利用1:25万DEM数据对若尔盖高原地区进行流域特征提取,实现区域内的流域划分。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评价原则,选取PSR模型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根据评价模型的需要,结合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方法,获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所需的各种指标因子。然后,根据若尔盖地区的区域特点,采用相对综合评价方法,获得若尔盖地区1994年和2000年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并进一步探讨若尔盖1994~2000年湿地生态环境变迁。最后,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因子,即驱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