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族民间文学中的“折嘎”是藏区普遍流传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折嘎”最初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史前藏族苯教祭祀中巫师的舞蹈表演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公元7世纪藏王颂赞干布时期藏区通用“折嘎”。特别是赤松德赞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她的表演形式不仅趋于成熟,而且逐渐从起源地流传到了整个藏区,成为藏区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折嘎”的内容广布、想象丰富、语句优美动人,她不仅有着较高的表演性与娱乐性,同时她还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有民俗意义与民间文学形式。本论文内容为:第一章,介绍“折嘎“的历史发展趋向与各地不同的称呼,在表演过程中艺人的姿态动作,不同的说唱形式,以及本文内容的类型与语句的感情色彩等。具体地研究“折嘎”名的来源,在传统的概念研究的前提下提出自己“折嘎”的概念,也就是由其“(?)(?)(?)”变为“(?)(?)”第二章,说明了“折嘎”是一种民间曲艺的说唱艺术,从文学的角度看,有独特的文学功能以及民俗功能。她在特定的时期和地区产生,不断的适应于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她是当地群众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审美价值与娱乐的源泉,是大家思想、生产劳动、以及平时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养料,除此笔者还分析了“折嘎”艺术对和谐社会、民族团结,传承文化等的教育作用。她从远古走来,不断的适应时代,没有时代的局限性,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各种功能。第三章,介绍了“折嘎”的文学风格。在这里,“折嘎”的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造个性和整个文学作品有机统一,以及在其语言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特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折嘎”的艺人们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与一定的社会下的创造,其中不仅浸透着整个的民族文化,而且还包含着历代无名作者的心血与汗水。本文分析了“折嘎”的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特点及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以及文学风格和审美观念等。具体在折嘎的表演形式中,研究了她独特的感情色彩和语言符号,并从真善美的角度来研究其文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