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部大开发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之后,经济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要想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及时进行合理的产业调整,将传统的不合理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要想实施产业结构的合理转换,其前提是必须对地区产业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产业专业化的重要性有正确的理解。因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正确与否,最终将直接决定该地区的产业能否得到升级,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实现区域间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这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推动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能力。它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综合体现。”一个地区的产业转换能力越强,说明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综合实力越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的转换状况和能力,直接决定了该地区在区际经贸联系和区级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且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收入水平和产业竞争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部地区,地域广袤,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拥有全国71.4%的国土,占27.4%的人口。西部地区广大而贫困,整个西部地区的GDP仅占全国的18.6%,富饶的资源与落后的经济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反差。由于历史与现实等种种原因,千百年来,西部地区一直处于经济严重滞后的地位。虽然在建国之后一段时期里,出于国家安全与战略需要,国家将重化工工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些通过国家财政大力支持的企业,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生产与销售,没能与当地的产业形成良好的共生互动,几乎形成了一个个“大而全”的工业城堡,企业相对封闭、孤立而保守,没能将企业所在地区的经济带动起来,因而每当矿产资源衰竭之时,也就是这些企业衰落于封闭之日。加之,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国家将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政策大幅度向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经济特区倾斜,形成了东部地区的几大经济区。然而客观上却造成了将西部地区给遗忘了的现象,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纪之交党和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是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也是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契机。这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产业的升级,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也将直接决定着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对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就显得非常必要,对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是,先详细阐述产业及产业转换的内涵,主要包括中西学者对产业含义的不同理解,对产业分类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产业转换的含义;接着论述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主要按资源型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三块进行论述。通过对西部地区这三类产业的现状分析,指出产业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进而论述在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当代,西部地区要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进行有效的产业转换。产业转换的主要方向就是:以资源开采产业转化为以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和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分析西部地区经过10余年的开发之后,已经完全具备了产业转换的能力和条件,包括三部分进行论述。最后针对西部地区的产业转换能力和机制分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