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骨料强化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一方面因建筑物解体而产生的废弃混凝土量急剧增加,如不能妥善处置,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混凝土的用量急剧增加,对天然骨料的需求加大,而天然骨料资源十分有限。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再生骨料混凝土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节省了自然资源。本文是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2004BA80980305)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课题(2006BAJ0280501)的资助下完成的。 简单破碎得到的再生骨料性能差,制约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为此,本文提出了再生骨料颗粒整形强化技术,对简单破碎再生骨料进行强化处理。本文对比研究了颗粒整形前后的再生骨料性能变化,以及对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收缩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全组份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和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的堆积密度、压碎指标及吸水率等均优于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全组份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的性能接近河砂;与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相比,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的粒形好,颗粒堆积密度平均提高了 9.3%、空隙率从53.3%降至48.5%、吸水率从4.7%降至2.9%、压碎指标值从15.8%降至9.4%,其堆积密度、密实密度和针片状骨料含量等性能甚至还优于天然碎石;简单破碎再生混凝土的用水量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增加了高达32%,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仅增加了8%;简单破碎再生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比天然碎石混凝土降低了22%、26%和27%,颗粒整形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稍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降低了11%和16%;简单破碎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增加了35-126%,而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的收缩略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简单破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d碳化深度比天然碎石混凝土增加了5.4mm,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加了3.2×10<-12>m<2>/s,冻融循环不超过250次;颗粒整形再生骨料混凝土的28d碳化深度比天然碎石混凝土仅增加了0.9mm,氯离子扩散系数仅增加了0.5×10<-12>m<2>/s,其抗冻性能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相当。 可见,颗粒整形可以显著提高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使再生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重视。建筑保温材料、保温体系不断涌现,玻化微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保温材料,虽然应用在工程上比较多,但是自身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改进。本文以水泥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各组分材料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在耐久性方面的性能以及改善措施。试验表明:骨料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掺量、粉煤灰取代水泥比率、水
芳纶纤维增强塑料(简称AFRP)加固补强混凝土这项新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发达国家,它是利用树脂类结构胶将芳纶纤维材料粘贴于混凝土的表面,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目的。相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保护生态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由于环保、节能等优点,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所做的决策会直接影响绿色建筑各阶段的费用和
微型桩(Micropile)是一种具有承载力较高、施工便捷、布置形式灵活等特点的新型桩型,广泛地用于筑物改造和加固及纠偏、防洪堤坝和塔基及边坡等加固工程中,但其应用历史短,地震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城市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区域的硬化面积不断增大,破坏了城市正常的水循环路径,导致雨水径流总量增大、洪峰流量增大、洪峰时间提前,常常会诱
本文通过试验对9根500MPa钢筋混凝土试验梁在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受弯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500MPa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使用阶段的裂缝宽度、挠度,及在不同混凝
学位
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埋深大、地应力高的越岭、跨海工程越来越多,这为地下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世界性地质灾害——岩爆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岩爆可使水
随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导致水环境污染日益严峻。为缓解水污染现象,大量城市污水处理厂随之建成并投入使用。本论文通过对南昌地区一处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情况进行调研。结合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污水处理厂季节性能耗评价模型。针对该污水处理厂能耗量高的曝气环节进行曝气控制优化。本论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目标污水处理厂平均吨水电耗值为0.276kWh/t,
学位
在高层建筑剪力墙体系的设计中,为了缓解高烈度地震地区钢筋混凝土连系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采用型钢连梁代替钢筋混凝土连梁,形成混合连肢墙体系。国外对这种新型结构体系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