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托作为一种富有灵活性的财产转移和管理制度,在现代经济市场中被广泛运用。近年来,我国信托业快速发展,信托资产规模成倍增长,同时信托业也在不断拓宽信托运用和服务领域。截至2016年末,我国68家信托机构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我国信托业的资产规模日益庞大的同时,信托受益权转让不畅通的困境也在信托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实现信托受益权的畅通流转,从而为信托业的持久健康发展增强助力,已成为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自2001年《信托法》颁行以来,信托登记制度一直缺位。基于当前信托受益权流转欠缺二级市场的背景下,信托受益权的转让在实践操作中遭遇重重阻碍,信托登记制度的构建被认为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本文将信托登记制度为切入点,探究完善信托受益权转让的法律问题,以推进信托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对当前我国信托业发展情况进行评析。首先介绍了我国信托业发展中庞大的资金规模以及刚性兑付压力推动了信托受益权转让的迫切性,但作为建立规范二级市场的有效方式之一的信托登记制度还仅停留在地方性试行阶段,统一的全国性信托登记制度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尚待于完善。第二章分析以信托受益权为标的的转让的可行性。从内容上看,信托受益权包括财产性权利和非财产性权利;文章在分析和总结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关于信托受益权性质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应以信托受益权中的财产性权利为中心,将信托受益权定位于债权;信托受益权作为特殊债权的转让应受到满足一定的条件,并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第三章介绍我国信托受益权转让的现实状况。归纳了目前我国信托实践中实现受益权转让的三种主要方式,并从现行法律合规和司法实践两个层面分析总结我国信托受益权转让面临主要障碍。第四章以信托登记制度为切入点,探索完善信托受益权转让的方法。首先,可通过信托受益权登记公示信托受益权的具体内容和转让交易信息,从而保障信托受益权转让的交易安全。其次,笔者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信托登记的效力规则的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我国信托登记的效力规则。信托登记制度需通过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最后笔者分析了我国信托登记应采用的立法模式,信托登记立法还有助于突破现行法律规范对信托受益权受让人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