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底上选择性合成FeS和FeS<,2>纳米片薄膜及其在双光电极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shu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两大困难-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而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成为人们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TiO2是一种廉价、安全、应用范围广的太阳能电池用材料,但是由于其禁带宽度较大(3.2 eV),使其只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部分,导致其转化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其转化效率,对其进行染料敏化,使TiO2半导体电极能够吸收可见光,从而进一步有效利用太阳能。 FeS2具有高的光吸收系数(λ≤ 700nm,α≥5×105cm-1)和合适的禁带宽度(0.95eV),而且无毒,其组成元素储量又十分丰富,环境相容性好。FeS2在制造太阳能电池时可以以薄膜的形式使用,材料消耗少,性能稳定,成本低。而FeS自从1950年代起就因其电性质和磁性质被广泛关注,但是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却很少有报道。 到目前为止,人们用了很多策略来改进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其中包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然而,很少有报道研究了双光电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质。双光电极太阳能电池在理论上的转化效率上限约为43%,大于仅用一个光电极的太阳能电池的理论上的转化效率上限。双光电极太阳能电池的一个可能的优势就在于在输出的光生电压上能够得到增大,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改进光电转化效率的策略,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本文用两相软界面法合成了TiO2纳米棒,并用“刮刀法”制备染料敏化TiO2纳米棒太阳能电池电极。然后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合成的方法在铁片基底上合成了FeSx(X=1,2)纳米片薄膜电极,并将其和染料敏化TiO2纳米棒电极应用到太阳能电池中,构建了一个双光电极太阳能电池。侧重研究了用不同光阴极所产生的开路电压的差异和及其原因。
其他文献
苯(benzene)的羟基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苯氧化反应,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到如何不开环活化芳环碳氢键功能化的反应,这也是合成化学上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其氧化
采用胺液脱硫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常用的方法。胺液在脱硫过程中由于降解等原因导致热稳态盐(HeatStableSalts,简称HSS)的产生和积累,进而引起胺液发泡、胺液脱硫效率下降、过滤
荧光技术伴随功能性染料和标记物的使用,使得生命科学中许多基本过程的检测得以实现,并且伴有高效、高灵敏度、可靠性强和重现性好等特点,例如生命活动中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微量的目标分析物通常需要将探针标记荧光基团或在其中嵌入功能性的荧光染料等,SYBR GreenⅠ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利用SYBR Green Ⅰ这种新型功能性染料可与核酸结合发射荧光的性质,我们可将其与探针结
目前我国2/3的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铜矿资源,但由于全年温度较低的气候环境条件使得利用细菌浸矿技术难以实施。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
含氮杂环化合物不仅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还是许多天然产物以及药物的基本骨架,因而受到众多合成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在这类化合物中,五元环的吡咯、六元环的吡啶以及七元环氮杂环等化合物,它们在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农药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基于上述原因,探究简洁易行、温和高效的方法合成此类化合物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热点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等概念也越来越关注。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