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论文翻译的“学术性”与“可读性”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基于翻译实践的报告,译者受人委托,翻译一篇题目为《“格义”:Logic汉译的文化染色》的中文(社科类)学术论文,该论文阐述的是由于中西方传统逻辑思想的差异,通过“格义”理解西方Logic,必然带来对它理解上的偏见或偏误,造成Logic染上中国文化的色彩。论文着重从Logic汉译的儒家染色、道家染色和墨家染色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证。客户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翻译,要求译文准确、简洁,符合标准。在翻译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译者以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阶段为时间点,结合论文文本特征,读者特征,依据相关的翻译理论,以兼顾论文的“可读性”和“学术性”为目标,探讨社科类论文专业名词,文言文引语和一些复杂长句的翻译难点,分析总结实现学术论文译文的“可读性”与“学术性”平衡的翻译策略。这篇翻译报告共有五章,第一章是介绍,包括任务描述、任务目标和翻译过程;第二章是译前准备,包括文本分析、翻译资源和相关文献;第三章是论述翻译过程中论文“可读性”和“学术性”的平衡问题,分别从术语翻译、古文引语翻译和复杂长句翻译进行分析;第四章是译后审校,包括自我审校和客户评价;第五章是总结,包括发现和不足。在术语翻译中,译者分别采用约定俗成、译回源语和音译的方法;在古文引语翻译中,译者分别采用直译、重组和释意的翻译方法;在复杂长句翻译中,译者分别采用被动语态、拆译和逆译的翻译方法。
其他文献
采用十几年全国范围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基准站、区域站等高精度GPS实测数据,获得点位实测速度,运用克里金插值法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全国1°×1°高精度速度场模型,精度达到东向±1.12mm/a,北向±1.10mm/a,高程方向±0.05mm/a。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其功不可没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作品出现在外国的荧幕上。优秀的电影字幕不仅能够精确传递
湖南省政府英语门户网站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国际宣传的主要窗口,自开通以来,其以一流的翻译质量,一流的设计效果、一流的运营模式备受各界关注,已有近180个国家、地区访
文章论文介绍了美国"快速全球打击"计划的最新进展,分析武器系统的特点和计划的未来走向。笔者认为,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具备快速全球打击能力,最后评估了美国"快速全球打
在人类语言中,模糊语言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作为国家权力的载体,法律历来以严谨、准确和庄重的形象规范和协调公民的行为和社会活动。一般而言,法律语言要尽量避免含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