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将快速增长。由于国家公共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能力有限,高等教育的扩容将主要依靠民间投资举办民办高校进行。现行法律和政策对民办高校产权问题界定不清,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不仅严重影响了投资者举办民办教育的积极性,破坏了教育领域中的经济关系,而且影响到民办高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产权转移、企业投资办学、民办高校产权收益与分配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聚焦民办高校产权实践中影响发展的关键问题,即所有权、收益权、处分权问题进行研究,其中所有权问题是这些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通过对我国民办高校产权实践运作中产权转移、企业投资办学中投资者与办学者的产权关系、高校内部产权的收益与分配问题的描述,指出影响民办高校发展中涉及到的产权关键问题,并对已有研究作文献综述,指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首先通过对两个子概念“民办高校”和“产权”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本文涉及到的核心概念“民办高校产权”的内涵;接着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即产权理论和非营利组织理论。
第三章,首先提炼出建国后我国民办高校产权政策演变的五个历史阶段,以此为本研究提供一个纵深的历史视角;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个典型个案的分析展开论述,深入剖析了现阶段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紧迫性。
第四章,分析与比较了北欧、德国、美国、俄罗斯、东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民办(私立)高校产权运行的特征,以办学资金来源为标准归纳出四种不同的产权运作模式,即:以公共税收为主要特征的北欧、德国产权模式、以捐赠为主要特征的美国产权模式、以公有转私有为主要特征的俄罗斯及东欧产权模式、以混合投资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产权模式。通过分析,得出民办(私立)高校的社会公有是前三种产权模式的共同特征,中国也具备了民办高校向社会公有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章,在案例分析及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本文中三个问题的政策建议:即创新民办高校产权政策设计理念,设计以社会所有、投资者得利、社会配置的产权模式顶层设计,创新民办高校产权运行体制,强化与规范政府监督功能、建立健全民办高校产权运作的组织体系等,并提出修改和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早建立教育领域中产权运作的组织体系等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