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牙体硬组织始终处于脱矿和再矿化交替进行的化学动力过程中,若整个过程再矿化占主导地位,脱矿区域则被修复,反之则形成龋洞。因此,再矿化是对抗致龋因素攻击的一个很重要的自然修复过程。2004年开始,本课题组在国内外率先开展柠檬提取物防治龋病的系列研究,发现其对常见口腔致龋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抑制致龋菌早期粘附、产酸、产胞外多糖等致龋毒力因子的作用。研究发现柠檬精油(Lemon essential oil,LEO)主要成分是柠檬烯(Limonene,LIM)。茶多酚(Tea polyphenol,TP)是目前具有代表性的防龋天然产物,洗必泰(Chlorhexidine,CHX)是口腔常用的辅助抗菌药物。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牙齿脱矿和再矿化角度评价LEO、LIM、TP和CHX在抑制脱矿和促进再矿化过程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可能的防龋效能,同时评价与氟化钠(NaF)的协同作用,为天然产物防龋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人工龋样本制备制备牛切牙牙釉质、牙本质样本,置于脱矿液中96小时形成人工龋标本。2.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negtive control,NC):去离子水阳性对照组:1mg/ml NaF;实验组:4.5m/ml LEO;4.5mg/ml LEO+1mg/ml NaF;21mg/ml LIM;21mg/ml LIM+1mg/ml NaF;2mg/ml TP;2mg/ml TP+1mg/ml NaF;2mg/ml CHX3.pH循环实验37℃条件下,将样本分别置于脱矿液中处理14h,实验溶液中处理2h,再矿化液中处理8h。每次处理前样本需要在缓冲液中震荡冲洗5min。整个pH循环持续8天。收集全部脱矿液及再矿化液,-20℃保存备用。4.观察指标:(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出脱矿液中钙、磷离子浓度,计算出钙、磷流出值,评价抑制脱矿作用。(2)表面显微硬度仪测定样本脱矿前后和pH循环后的硬度值,计算出表面显微硬度恢复值,观察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评价再矿化作用。(3)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样本表面钙磷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再矿化作用。(4)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牙本质再矿化液中羟脯氨酸浓度,羟脯氨酸含量反映牙本质胶原基质的保存量,以评价药物对胶原降解的影响。结果1.脱矿液中钙、磷离子流出值(1)牙釉质:LEO、LIM、TP和CHX钙、磷离子流出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牙本质:LEO组钙离子流出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O组磷离子流出值和LIM、TP及CHX组钙、磷离子流出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表面显微硬度值LEO、LIM、TP及CHX组牙釉质及牙本质标本表面显微硬度恢复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样本表面钙磷比(1)牙釉质:LIM、TP和CHX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O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牙本质:LEO、LIM、TP和CHX组高于空白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再矿化液中羟脯氨酸浓度LEO、LIM和CHX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NaF联合应用LEO、LIM、TP和CHX与NaF联合应用没有发现有协同作用,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LIM、TP和CHX具有稳定晶体结构,促进牛牙釉质再矿化作用;2.LEO具有抑制牛牙本质脱矿的作用;3.LEO、LIM、TP和CHX具有稳定晶体结构,促进牛牙本质再矿化作用;4.LEO、LIM和CHX具有抑制牛牙本质胶原基质降解作用;5.LEO、LIM、TP和CHX没有发现抑制牛牙釉质脱矿作用;6.LEO、LIM和TP与NaF联合应用,没有发现与NaF有协同作用且不影响NaF作用效果;7.与表面显微硬度检测方法相比,X线能谱分析是一项比较敏感的检测矿化作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