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堵塞性疾病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多发,但因为缺血组织再生困难的问题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组织工程学在促进血管再生方面前景广阔,其中水凝胶作为生物材料因其可模拟细胞外环境而受到关注。既往对水凝胶的研究多集中在其作为材料携带生物因子或干细胞发挥作用,但是水凝胶本身的生物学效应探讨较少。目的:制备PLGA-PEG-PLGA温敏性水凝胶,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slanc自组装多肽水凝胶。探讨下肢肌肉注射水凝胶对微血管再生的影响,为应用水凝胶材料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方法:制备出可注射型PLGA-PEG-PLGA温敏性水凝胶、海藻酸钠—壳聚糖温敏复合水凝胶和slanc自组装多肽水凝胶。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PLGA-PEG-PLGA组(PPP组)、海藻酸钠—壳聚糖组(SA-CS组)、slanc组、PBS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前四组建立雄性大鼠急性下肢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下肢肌肉多点注射1.0ml上述四种溶液,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分别于4周、8周后,取各组下肢腓肠肌做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CD31,检测各组的微血管密度,评价三种水凝胶对下肢微血管再生作用效果。结果:各组内比较,三种水凝胶组8周血管密度比4周时有增加(P<0.05)。各组间与假手术组对比,其他四组血管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PP组微血管密度未见明显增加(P>0.05),SA-CS组及slanc组微血管密度增加(P<0.05)。8周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三种水凝胶组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其中SA-CS组微血管密度增加最多(P<0.05)。结论:设计合成的三种水凝胶都具有一定的促进血管再生的能力,其中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促进血管再生功能最为明显。在组织工程修复,器官组织再生,缺血性疾病治疗方面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