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的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针刺治疗作比较,为患者寻求一种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的综合疗法。 方法:选取60例PPD(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背俞穴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普通针刺,两组均1周治疗6次,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治疗组每3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PPD)的临床疗效,并与普通针刺治疗作比较,为患者寻求一种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的综合疗法。
方法:选取60例PPD(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针刺背俞穴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普通针刺,两组均1周治疗6次,6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1天,治疗组每3天配合耳穴贴压治疗一次,共治疗2个疗程。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并进行评价。
结果:1.HAMD、EPDS量表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表明两组经治疗后HAMD、EPDS量表评分均有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要素量表主要症状改善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根据秩和检验,Z=-2.244,P<0.05,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产后抑郁症,且针刺背俞穴配合耳穴贴压法在改善PPD临床症状上优于普通针刺。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 以中医经典的疾病观为基础,梳理中医脉诊从经典的整体脉到后世局部脉的演变以及对应针灸中药治疗方式的变化,并以此指导脾胃系统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 研究方法: 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研究方法以文献梳理和理论探讨为主,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则主要为数据挖掘和基于大数据的理论和临床应用分析。 研究结果: 1.疾病观:通过与西方医学的比较,明确中医经典对于疾病的观察角度在于无形之气,而非有
目的:观察补肾调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PCO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分析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3例)予中药补肾调肝汤治疗,对照组(32例)予妇科再造胶囊、逍遥丸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体征(痤疮、多毛)、BMI、BBT、妊娠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T、FSH、LH、LH/FSH、PRL、E2、AMH)的变化
目的:观察生柴降压汤治疗肾阴亏虚兼肝郁化火型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4例女性围绝经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缬沙坦胶囊,80mg/次,每日一次,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柴降压汤,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良Kupperman评分、血脂、血压及其变异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侯积分均降低(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中
目的:本课题研究以健脾益肾,温阳解郁,散结愈瘿为基本治则,采用温阳解郁散结汤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甲减期,证属脾肾阳虚、痰瘀互结型患者,通过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讨论中医治疗HT的辩证分型以及方药的配伍及运用,为治疗HT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本研究选取72例HT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且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证型,作为观察样本。采取随机数
目的:在阳明为阖理论指导下,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非杓型改变及中医证型属痰湿壅盛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的临床价值,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方法:将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位患者。对照组:依据血压水平分别予高血压1级者: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目的:基于“血浊”理论,观察化浊和血颗粒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在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选择72例经严密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之患者,以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浊和血颗粒,两组连续治疗28天,之后随访至90天。 结果:临床观察发现,治
目的:研究运脾固本汤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治疗效果,作出客观评价,并研究其是否能够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方法:本研究将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脾肾亏虚型)的患儿6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固本汤治疗,对照组吸入辅舒酮治疗,治疗2个疗程(4个周为一个疗程),观察6个月,对两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峰流速)、治疗后发作情况等指标进行统
目的: 统计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以期进一步完善并推广符合地域特点的临床路径,规范临床治疗。 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泰安市中医二院及潍坊市中医院住院并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共计852例(其中济南653例,泰安118例,潍坊81例),以山东中医病案质控中心电子“肺炎喘嗽”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时间(2019年6月)为界,将2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将诊断为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60例住院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的30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种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的变化情况,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痰热闭肺型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目的:通过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相关证素调查分析,总结探寻其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借鉴。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TS共患AD/HD四诊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采用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结果:本次TS共患AD/HD样本中男女比例为5.47:1,年龄集中在3-9岁。根据上述方法,聚类获得TS共患AD/HD的四类中医证型,即脾虚肝亢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