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露胁迫对菲律宾蛤仔免疫指标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大连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xinran20039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律宾蛤仔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滩涂贝类,在南北方养殖海域均有分布。在菲律宾蛤仔养殖和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处于干露和温度变化状态。本实验以正常饲养条件下的菲律宾蛤仔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温度下(5℃、15℃、25℃)的干露对菲律宾蛤仔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还对干露胁迫下蛤仔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菲律宾蛤仔响应温度和干露胁迫的免疫学机理,得到的大量转录组数据平台有助于探究软体动物耐干露胁迫的分子机理,同时为菲律宾蛤仔长途运输的方式方法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温度(5℃、15℃、25℃)下的干露对菲律宾蛤仔存活率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的干露对菲律宾蛤仔的存活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干露过程中温度的升高,蛤仔成贝的死亡率增加;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死亡率也增加。蛤仔在干露胁迫下,双壳紧闭,以保存水分提高耐干露能力,表明蛤仔具有很强的耐干露能力。各温度组蛤仔干露48h内的死亡率<10%,表明在菲律宾蛤仔的运输过程中,48h内的运输基本可以常温进行,如能控制住15℃以下则更好。更长时间的干露运输则应选择低温条件下进行。2.不同温度(5℃、15℃、25℃)下的干露对菲律宾蛤仔免疫指标的影响干露胁迫下,蛤仔MDA和NO显著升高,说明干露胁迫在蛤仔体内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过多的丙二醛,从而促使蛤仔机体产生了大量的NO对自身进行保护。干露过程中蛤仔酸性和碱性磷酸酶以及SOD、CAT两种抗氧化酶活力未出现显著规律性变化,但恢复海水培养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干露及温度胁迫可能会使蛤仔机体代谢产生代偿性升高,推测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补偿生长和提高免疫力的现象,这也将是蛤仔健康养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一过程中内脏团发挥的作用大于鳃组织,且低温状况下的干露对蛤仔的伤害较小,蛤仔对自身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3.干露胁迫下菲律宾蛤仔差异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分析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了菲律宾蛤仔c DNA文库,完成了转录本的拼接和对转录本进一步的功能注释。在此基础上,运用RNA-Seq技术进行了干露胁迫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鳃差异基因的筛选和表达分析。混合拼接共获得转录本241381条(长度大于200bp),平均长度为769bp,其中N50为1277bp。Unigene共有156644条(长度大于200bp),平均序列长度为649bp,N50为1046bp。30.76%的unigene在数据库中得到注释,108457条未能得到成功注释,功能未知。干露胁迫导致蛤仔内脏团1742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基因有1171条,下调基因571条;导致鳃中1765条基因差异表达,包含上调基因832条和下调基因933条。内脏团中上调基因较多,而鳃中下调基因较多,说明干露部分激活了内脏团中的代谢活动,同时抑制了鳃的呼吸活动。
其他文献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是我国重要的海
甲壳素,是一种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成的天然多糖,壳聚糖是它的脱乙酰基产物,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h)是壳聚糖的重要衍生物。壳聚糖本身是一种功能性食品,安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在我国的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Tsio et al(2005)根据头胸甲斑纹的形态特征将日本囊
刺松藻多糖(CFPS)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可增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Mφ)、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以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等免疫相关因子的作用。目前在临床抗肿瘤方面,主要